上纬新材连发 19 次风险提示公告,坚称智元创新 36 个月内无借壳计划,看似严守监管红线,实则上演了一出 “避嫌为表、布局为里” 的资本操作。这场操作以合规声明为盾,通过人员入驻、业务铺垫与股价调控的组合拳,稳步推进具身智能转型,每一步都暗藏深意。
“不借壳” 声明的核心诉求,是规避监管对跨界并购与借壳上市的严格约束。在股价四个月暴涨 1573.52%、7 次被上交所重点监控的背景下,公司明确 “人员、资产、业务等五独立”,并强调机器人业务与智元创新应用场景不同,实则是精准回应市场对 “借壳炒作” 的质疑,为后续动作扫清合规障碍。但声明背后,跨界信号早已密集释放:官网同步密集招聘 SLAM 算法、机器人软件开发等核心岗位,要求 ROS 框架、IPD 项目管理等硬核技能,直指量产落地需求;“智元上纬” 公众号火速上线,发布 1.88 米人形机器人预热海报引爆涨停后又悄然删除,完成对市场情绪的试探与调控;稚晖君(彭志辉)等 5 位智元核心骨干获提名为董事,田华、周斌等前华为、英伟达高管已正式入职,形成技术、商业、供应链全覆盖的决策团队,实质掌控公司战略方向。
值得玩味的是股价的 “先扬后抑”:公众号海报发布当日股价 20CM 涨停,次日即回调 10.91%,这种精准调控既避免股价偏离基本面过远引发更严监管,又通过短期波动消化泡沫,为长期布局铺路。表面上,“不借壳” 声明是对炒作情绪的打压;本质上,却是通过合规背书稳定市场预期,同时以招聘、人员入驻、渠道搭建完成业务转型的实质性铺垫。这场避嫌术,既规避了借壳红线与监管风险,又实现了 “材料 + 机器人” 的战略转型,让公司在 592 倍市盈率的高估值压力下,完成了从概念炒作到产业落地的关键过渡。
当股价压制达到极致,一旦机器人原型机发布、核心岗位招聘完成、供应链合作落地等实质性进展兑现,此前被压抑的估值修复需求将集中爆发,叠加行业主升趋势的共振效应,股价有望突破前期高点,开启由产业基本面驱动的主升行情。这场避嫌术,既规避了借壳红线与监管风险,更完成了主升浪前的筹码整理与逻辑验证,让公司在 “材料 机器人” 的转型赛道上,实现从概念炒作到价值重估的关键跨越,而极致打压后的主升,正是这场资本布局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