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一出,我第一反应是有点懵。上纬新材,一个做树脂、风电材料的老牌新材料公司,突然搞出个“智元上纬”的公众号,还放出了1.88米高、能四足和直立切换的人形机器人概念海报,直接20cm涨停,股价冲到130块,从7月到现在涨了快20倍——这哪是炒股票,简直是坐火箭。
但你细品,事情没那么简单。先是财联社说“联合智元开展机器人业务”,市场情绪立马被点燃。结果当天晚上,智元机器人就出来澄清:我们没联合,上纬是独立开展具身智能业务。这话听着就微妙。不联合?那为啥收购才刚完成,智元的CTO彭志辉(也就是稚晖君)就火速进董事会,带队技术对接?而且整个管理班底换了五个,全是智元系的人,这不是“联合”是什么?顶多是“明面上不叫合作,实际上一盘棋”。
这里头的关键,其实是控制权的重构。今年7月,智元通过三步走拿下上纬新材63.62%股份,实际控制人变成邓泰华,整个过程60天搞定,连借壳审核都没触发,堪称资本操作的教科书。现在回头看,这哪是简单的产业投资?分明是战略布局。上纬新材有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树脂这些硬货,正是人形机器人降本增重的关键环节。智元自己的“远征A2”“灵犀X2”要量产几千台,材料成本卡脖子,自己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等于把供应链攥在了手里。
更值得琢磨的是架构设计。公告里说,上纬投控下面分得清清楚楚:上纬智联搞机器人研发销售,上纬新材负责材料供应。表面上各干各的,但实际上,一个出技术,一个供材料,协同效应拉满。你说不是一体?谁信啊。而且人家也说了,机器人业务还在开发阶段,未来三年也没借壳计划——话都说到了这份上,既安抚监管,又留足想象空间,滴水不漏。
二级市场当然买账。昨天龙虎榜显示资金疯狂涌入,哪怕智元辟谣也挡不住涨停。但公司自己也发了风险提示,说股价涨幅巨大,可能随时快速下跌。这话不是没道理。毕竟传统主业还是树脂和风电材料,机器人这块还没落地,全靠预期撑着。一旦产品进度不及预期,或者技术路线跑偏,这估值怎么收场?
所以我说,这事有内味儿了。不是简单的“跨界造机器人”,而是一场从资本到技术、从材料到整机的闭环布局。稚晖君带队,不是来玩票的,是奔着量产去的。至于上纬新材能不能真把机器人做起来,现在下结论还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场游戏,已经不光是炒概念那么简单了。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