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报告揭示了AI发展对全球电网的颠覆性冲击,核心观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维度:
一、需求爆炸性增长
规模跃迁: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将较2023年暴增175%,相当于新增一个"全球前十耗电国"的体量
现实对照:当前AI数据中心耗电量已超法英两国总和,2030年将逼近印度全年用电量
区域挤兑:美国电力需求增速达2.6%(30年新高),数据中心空置率仅3%,新项目电网接入排队至2028年
二、6P框架下的系统性挑战
普适性困境:AI向医疗/农业/能源等领域渗透将引发用电量级跃升
能效悖论:英伟达服务器算力提升5倍但功耗仅增1.5倍,反而刺激更深度AI依赖(杰文斯悖论)
基建瓶颈:
审批:美国电厂/输电项目平均审批周期超4年
设备:风机/储能电池交付周期延长至18-24个月
人力:美国输配电领域未来5年缺口超1万熟练技工
三、电力产业链价值重构
新基建机遇:电网扩容/新能源配套/储能系统需求将出现10年以上的持续增长周期
技术迭代:
核电成为基荷电力新选择
液冷等新型散热技术渗透率加速提升
产业地位跃升:电力供应链企业正转型为"AI军火商",未来可能诞生比肩英伟达的行业巨头
报告最终指出:AI竞赛的本质已演变为能源基础设施的竞争,电力行业将迎来类似19世纪铁路、20世纪半导体的历史性机遇窗口。
四、上海电力正站在"电力人民币国际化+AI能源革命+国资重组"三重风口,其战略价值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1)、国家电投的"电力出海旗舰"定位
资产稀缺性:作为集团唯一跨境电力运营平台,已布局希腊(266MW光伏)、土耳其(1550MW火电)、日本(茨城54.93%毛利光伏)等战略节点
重组预期:集团旗下欧洲、东南亚新能源资产(合计超3GW)注入概率超70%,将打造"一带一路"电力走廊关键支点
外交协同:匈牙利光伏项目获总理欧尔班亲自站台,深度绑定中东欧"陆海快线"战略
2)、电力人民币的"基础设施提供商"
结算试点:希腊项目接入CIPS系统,实现电费-人民币直兑,规避欧元汇率波动
数字货币场景: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合作测试DC/EP跨境支付,构建"电-币"闭环生态
地缘价值:在欧盟碳关税(CBAM)背景下,人民币结算可降低33%的汇兑成本
3)、AI时代的"能源血液"潜力
算力供电:芜湖AI算力中心(1000P)采用"新能源+储能"供电模式,度电成本较传统电网低18%
技术输出:向东南亚出口"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单项目IRR可达12-15%
估值重构:参照美国NextEra Energy(PE 32X),公司海外新能源板块估值存在3-5倍提升空间
五、 当前动态PE 19.1X仍低于行业均值,重组落地后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注:所有分享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决策需谨慎,投资者应独立判断并承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