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大增47%!这家半导体公司悄然爆发
上海合晶(688584.SH)刚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季报: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508.4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7.02%;营业收入达3.80亿元,同比增长25.85%。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0.06亿元,同比增长19.05%;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32.86%。这一数据不仅超出市场预期,也反映出公司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正迎来实质性突破。
从公告来看,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行业景气度回升和产品结构优化。一方面,下游客户库存水位回归合理,带动外延片需求回暖,尤其是功率器件和模拟芯片领域的订单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维持高位,保障了出货量稳定增长。更关键的是,12英寸大尺寸硅片客户需求显著上升,推动高端产品销量提升。与此同时,公司在12英寸55nm CIS外延片实现量产,并推进28nm P/P-外延片研发,技术布局逐步落地转化为收入贡献。
国产替代下的长期逻辑正在兑现
我一直在关注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的进程,而上海合晶的表现让我更加确信:真正的产业机会,往往藏在那些默默投入研发、专注细分赛道的企业里。这家公司主营半导体硅外延片,属于芯片制造的关键上游材料。过去几年,国内晶圆厂加速扩产,但高端外延片仍严重依赖进口。上海合晶通过差异化策略,在8英寸产品线上推动高端国产替代,同时积极扩产12英寸产能,正好踩中了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节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财报显示公司在建工程较上年末增长262.35%,其他非流动资产增长167.24%,说明资本开支明显加大——这背后正是对新建产线和设备投入的决心。虽然短期拉低了现金流表现,但从长期看,这是构建竞争壁垒的必要投入。另外,长期借款激增1204.55%,也反映出公司正处于扩张周期,融资用于产能建设的意图清晰。
市场反应理性,但趋势已现
目前市场对这只股票的态度还算克制。尽管主力资金今日净流入673万元,行业整体净流入超94亿元,但股价仍处于震荡区间,短期压力位在27.50元。市盈率(TTM)高达109倍,估值不低,反映的是对未来成长性的定价。但我认为,对于这类具备技术门槛和产能扩张能力的材料企业,不能只看当下盈利倍数。
在我看来,上海合晶的价值不在短期炒作,而在其卡位关键节点的能力——它既是国产功率器件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一环,又是先进制程外延片突破的先行者。只要12英寸高端产品的良率和客户验证持续推进,未来两到三年的成长路径是清晰的。现在需要的,只是多一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