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8部门印发《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5—2030年)》,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此前,北京、上海等地已陆续出台政策,鼓励脑机接口产业发展。
政策助力脑机接口产业发展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产业链关键环节取得重点突破,产业生态基本构建,建成一批产业发展集聚区。到2030年,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产业综合竞争力全国领先。开展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3000例/年,脑机接口技术产品服务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类疾病、药物及数字成瘾疾病患者超10万人次/年,康复设备应用超2万人次/年。深化多场景应用,持续提升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应急安全等重点领域渗透率。
我国“十四五”规划已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国家重点前沿科技项目。今年以来,工信部、科技部、国家药监局、国家医保局等均出台政策,助力脑机接口产业发展。3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获得单独立项。
此外,多地也陆续出台相应政策。1月,上海和北京相继发布支持脑机接口发展的规划方案。3月底,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52元/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3139元/次,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966元/次,标志着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服务患者的“最后一公里”接通。
太平洋证券认为,利好政策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保障,促进了高水平医疗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
技术研发持续突破
脑机接口领域不断有新成果涌现。
5月12日,上海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视频,内容为国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前瞻性临床试验完成,受试者正通过脑机接口设备玩赛车游戏。视频中,受试者紧盯屏幕,凭意念就能让赛车灵活移动,极速飞驰。
“目前,团队正在对受试者术后的脑控进行训练。本次发布的是初步训练结果,整个训练流程将持续3—6个月,后续会有持续的结果发布。”阶梯医疗创始人、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研究员赵郑拓此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脑虎科技公司微信公众号4月17日消息,近日,在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的支持下,脑虎科技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陶虎/周志涛研究员团队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展的高精度实时运动解码临床试验再获重要突破——一名19岁右侧额叶癫痫患者,成功植入脑虎科技自主研发的256通道柔性脑机接口,术后恢复良好,顺利进入临床试验。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北脑一号”第3例人体植入手术3月20日在天坛医院成功完成,3例患者状态良好。这意味着我国自研无线皮层脑机接口植入人脑实现新突破。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罗敏敏此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计划今年完成至少10例患者植入,明年招募约50例患者,开展全面注册临床研究,希望在未来3年内完成临床研究。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脑机接口领域
5月8日,伟思医疗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和技术储备,涵盖团体生物反馈、多参数生物反馈、新生儿脑电监测等产品。公司已获得数十项与脑机接口相关的专利成果。
5月8日,翔宇医疗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布局脑机接口较早,为现阶段的重点研发方向。公司拥有核心算法知识产权,采集装置自研自产,患者穿戴舒适度较高。公司现有产品体系齐全,可以迅速演化出一批脑机接口类产品抢占市场。公司自主研发的脑机接口系列产品基本能够覆盖康复领域的相关应用场景。同时,公司脑机接口和外骨骼机器人相结合的产品已在研发中。
5月7日,熵基科技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旗下子公司熵云脑机研发的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分析技术,整合多种模态信息,通过深度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
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潜力也吸引资本竞相涌入。阶梯医疗公司微信公众号2月10日消息,公司完成了3.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该资金将用于加速产品临床试验、新一代技术研发以及生产基地建设。这也是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行业史上最大一笔融资。此外,今年以来,穹顶科技、念通智能、析芒医疗和艾斯德康也相继宣布获得融资。
中信建投认为,尽管脑机接口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研发和应用潜力巨大,产品在未来3—5年有望逐步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