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试制出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样品” —— “但尚未对外送样”
一边是技术突破的官宣:信宇人(688573.SH)成功试制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达1.5-2mS/cm,性能达行业先进水平;另一边则是现实冷静的补充:材料仍处于内部测试阶段,未进入客户验证流程。同一份投资者关系记录中,乐观预期与谨慎执行并存,恰恰映当前固态电池产业化浪潮下的普遍心态——热潮涌动,但落地尚早。
在手订单16.7亿元,技术突破能否转化为业绩增量?
根据2025年10月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信宇人在手订单总额为16.70亿元,其中2025年当年新增订单超13亿元,显示出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公司主营业务聚焦锂电池生产设备,在干法涂布领域已获授权发明专利,并正与客户合作推进湿法涂布技术研发,设备端布局持续深化。与此同时,公司切入上游关键材料环节,成功试制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样品,完成首轮电化学测试。该材料具备高离子电导率、宽电化学窗口(可匹配4.3V以上高电压正极)、良好化学稳定性及较低制造成本等优势,被视为固态电池最具产业化潜力的技术路径之一。
尽管技术指标表现亮眼,但目前该材料仍处于微观结构分析与表征测试阶段,尚未开展对外送样。这意味着其距离实际导入供应链仍有较长周期。短期内对公司营收贡献有限,更多体现为长期技术储备和估值弹性支撑。
固态电池元年将至?市场热捧背后的节奏差
2025年被市场普遍称为“固态电池产业化元年”,预计当年市场规模可达50亿元,到2030年有望突破200亿元。政策推动、资本涌入、企业密集发布进展,共同推高板块热度。2025年6月13日,因干法电极设备样机试制成功及固态电解质初步测试进展,信宇人股价单日上涨7.19%,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技术节点的高度敏感。
但从产业节奏看,多家国内企业计划于2025至2026年实现中试或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预计在2027至2028年开始小批量装车,2030年后才可能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技术突破≠即期盈利,研发投入与量产落地之间存在明显时间差。当前市场情绪偏乐观,而企业执行仍需步步为营。
“2025中报预增”主线活跃,资金聚焦高透明度标的
该事件关联“2025中报预增”及新能源产业链题材,近期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背景下,具备明确业绩预期与良好沟通机制的企业更易获得资金青睐。
博隆技术(603325.SH)作为自动化物料搬运系统供应商,服务宁德时代、比亚迪、通威股份等头部企业,技术壁垒扎实。公司在上证e互动平台2025年度回复率达100%,信息透明度高。融资数据显示,11月12日至11月18日期间连续获融资买入,11月18日单日融资买入达938.12万元,两融余额维持在2.8亿元高位,占流通市值比例超10%,处于历史较高分位,显示杠杆资金关注度提升。
利尔化学(002258.SZ)为国内农药原药及制剂一体化龙头,主营氯代吡啶类、有机磷类等高效低毒产品,并布局草铵膦、氟环唑等高附加值品种,湖南基地项目稳步推进。截至2024年10月末,股东户数为42,042户,筹码集中稳定。融资交易活跃,11月13日融资买入3103.46万元,11月17日升至3592.27万元,两融余额一度突破3.03亿元。虽整体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低于历史30%分位,但近期呈现明显净买入趋势,叠加生产经营正常确认,增强业绩释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