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科技突然放大招:全固态电池项目新增实施主体
孚能科技(688567)刚刚宣布,将“高比能量、高安全性固态电池开发”项目的实施主体由公司本部扩展至全资子公司广州孚能科技。这一调整虽未改变募集资金总额、业务方向或实施方式,但明确释放出加速推进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的信号。该事项已于2025年11月17日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保荐机构东吴证券也出具了无异议的核查意见。
此次变更属于募投项目执行层面的优化——原项目为2021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所募集的“科技储备资金”四大子项目之一,总投入承诺5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项目累计投入约2.8亿元。通过引入广州孚能科技作为共同实施方,公司意在利用其区位优势和资源协同,提升研发效率与产业化节奏。同时,公司将为新主体开立募集资金专户,并签署四方监管协议,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透明。
固态电池布局背后的深意
看到这个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孚能科技终于开始动真格了。虽然他们早在2022年就实现了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东风岚图车型),但真正决定未来话语权的是全固态技术路线。而这次把广州子公司拉进来,不是简单地换个执行单位,更像是在为后续规模化落地铺路。毕竟,广州基地本身承担着年产30GWh动力电池项目的建设任务,具备更完善的制造基础设施和区域配套能力。
从技术角度看,孚能的全固态电池目标能量密度达到400–500Wh/kg,远超当前主流三元锂电池水平,且在针刺、剪切等极端测试中未发生热失控,安全性表现突出。这些数据如果能在中试线上稳定复现,将是实质性突破。我注意到,公司在钠离子电池方面也已实现全球首款车型交付(江铃汽车),说明其在新型电池体系上的研发转化能力正在兑现。
当前业绩承压,但战略方向清晰
坦白讲,看财报会让人有点担忧。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8.74%,归母净利润仍亏损3.85亿元,叠加ROIC偏低、存货周转放缓等问题,短期经营压力确实存在。但从资金流向看,主力资金今日净流入超5200万元,显然有机构在押注其技术拐点。
我认为,市场对孚能的关注不应停留在当下盈利,而应聚焦其对未来技术窗口的抢占。当前电池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谁掌握下一代核心技术,谁就能重构格局。尽管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也在发力固态电池,但孚能凭借早期布局,在某些细分场景已形成差异化优势。
综合来看,这次增加实施主体看似是一次程序性调整,实则是战略提速的关键一步。我对孚能的看法很明确:它是一家还在烧钱换技术的“长跑型选手”。如果你追求短期回报,那可能不适合;但若看好固态电池的产业前景,它的筹码值得放进观察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