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科技突然放大招了——就在刚刚,公司官宣将全资子公司广州孚能科技纳入“高比能量、高安全性固态电池开发”项目的共同实施主体。这意味着,原本由母公司独自推进的全固态电池研发,现在要双线并进,借助广州子公司的区位和资源加速中试线建设,推动技术产业化落地。
根据公告内容,这次调整不涉及募投项目投资总额、业务方向或实施方式的变更,仅是增加实施单位,目的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研发效率。该项目属于2021年定增募集的“科技储备资金”范畴,截至2025年6月底,该部分资金已累计投入超28亿元,占承诺金额的一半以上。此次变更已经董事会审议通过,保荐机构东吴证券也出具无异议意见,合规性没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孚能科技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并非纸上谈兵。早在2022年,其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就已实现量产装车,搭载于东风岚图车型上。目前公司正围绕硫化物、聚合物/氧化物复合体系等多条技术路线攻关,目标是实现400–500Wh/kg的能量密度,并确保电芯具备针刺不起火、热失控自关断的安全特性。如今把广州子公司拉进来,显然是想借力区域产业链协同优势,加快从中试到量产的跨越。
我怎么看这步棋?
说实话,我挺看好这一步操作的。表面上看只是加了个实施主体,但背后反映的是孚能科技在下一盘更大的棋——抢跑下一代电池技术窗口期。当前整个动力电池行业内卷严重,磷酸铁锂打价格战,三元材料难有突破,真正能带来颠覆性机会的,就是全固态电池。而孚能科技没有选择闷头自研,而是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来提速,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战略选择。
更让我关注的是,这家公司虽然还在亏损,但技术节奏一直没乱。钠电已经实现全球首款车型交付,固态电池也在稳步推进,还提前卡位了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这些新兴场景。这种“技术预埋+场景拓展”的打法,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尤为珍贵。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股价短期涨得不错,但主力资金近几日其实是净流出的,说明机构态度偏谨慎。而且公司营收同比下滑,盈利修复仍需时间。我的判断是:孚能科技不是短期投机标的,而是要看三年以上的技术兑现能力。如果你相信中国能在固态电池时代真正突围,那它值得放进观察清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