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以日夜兼程,不负每一份期待。”2025年9月21日,恰逢思瑞浦登陆资本市场五周年之际,思瑞浦董事、总经理吴建刚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回望来路,他感慨,“思瑞浦五年蝶变,既源于对‘以创新破解客户痛点’初心的坚守,更离不开资本市场与投资者的信任与同行。”
从最初聚焦无线通信市场的信号链芯片设计企业,到如今在泛工业、汽车、泛通信、消费四大领域“多点开花”,思瑞浦上市五载,既是资本市场资金赋能下的成长进阶史,也是公司在芯片赛道深耕不辍、穿越行业周期的见证。
在吴建刚眼中,这五年思瑞浦完成了两次关键跨越:从产品与市场布局的“单点突破”,升级为“全面协同、多元增长”的新格局;从专注技术攻坚的“技术尖兵”,蜕变为市场、产品与供应链能力多面开花的“多面手”。
破局之路:从“单点突破”到“多元增长”
“登陆科创板的五年,是一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蜕变之旅。”接受记者采访时,吴建刚的话语中满是感慨。回溯上市之初,思瑞浦的主业尚聚焦于无线通信市场的信号链芯片设计,产品与市场布局相对单一,且下游需求受行业周期影响明显。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业绩一度步入调整期。
但面对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波动,思瑞浦始终以研发为锚,持续加码技术投入。这份坚持终于在今年上半年迎来回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7.33%,在下游需求回暖与战略深化的双重驱动下,实现连续5个季度稳步增长;同期归母净利润6568.67万元,成功实现同比扭亏为盈。
“公司始终坚定推进平台化发展路径,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拓展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拓宽产品边界与市场版图。”吴建刚介绍道。如今的思瑞浦,已构建起以泛工业市场为根基,汽车、泛通信(涵盖无线通讯、光模块、服务器)、消费四大领域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
“这五年,我们既经历了半导体行业周期的磨砺,也牢牢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产品、市场布局与管理能力的全方位升级。”吴建刚表示,“未来,公司战略目标将更加明晰,关键管理措施会持续下沉。我们会继续锚定高成长目标,在关键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坚定推进精细化管理与提效举措”。
创新答卷:研发成果多点开花
深耕研发终得硕果,如今思瑞浦已拥有超过3000款可销售产品型号,在各大细分市场交出亮眼答卷。工业市场中,新能源、电网等领域收入大幅增长,运放、ADC等核心产品出货量稳步提升。目前该领域可销售产品超2000款,服务工业客户数量突破6000家。
汽车市场方面,思瑞浦与多家Tier1厂商及车企达成深度合作,车规级产品覆盖多系统,客户数量与采购量实现双向增长;累计新增新产品超90款,可销售产品近300款,规模收入汽车客户超20家。通信市场中,光模块AFE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AI服务器新品已顺利实现出货;消费电子锂保芯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成功切入多个细分领域。
不仅如此,思瑞浦还在特色COT工艺产线、自有测试厂建设及产品质量控制水平提升等方面持续投入研发资源,为长期发展筑牢平台化竞争力根基。
值得关注的是,AI技术的蓬勃发展带动模拟芯片需求激增,思瑞浦顺势而为,在光模块及服务器相关市场实现业务快速增长。目前公司已与多家光模块、服务器客户达成合作,转换器、DCDC、驱动、接口、线性、LDO、电源监控等多款产品均已实现量产。
“光模块领域对模拟产品的需求广泛,未来我们除了继续丰富信号链产品布局,还将逐步切入相关电源产品的研发。”吴建刚透露,“目前公司在光模块、服务器及相关电源市场已具备良好的产品与客户基础,后续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将这些领域打造成通信业务板块的第二条增长曲线,与传统无线通讯业务协同发力,成长为国内泛通信市场的头部企业”。
进阶之道:从“技术尖兵”到“多面手”
业绩的增长印证着研发成果的落地,而思瑞浦的成长不止于此——它正从专注“技术深耕”的“技术尖兵”,向市场、产品与供应链能力各方面均衡的“多面手”稳步迈进。
“过去五年,思瑞浦始终坚守技术驱动的底色。上市初期,我们更像是聚焦技术突破的‘尖兵’;如今,在坚持产品创新的同时,我们愈发重视与市场、客户的深度绑定,也在持续加强与海内外供应链伙伴的合作。”吴建刚表示,这种转变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与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在海外市场布局上,思瑞浦已在新加坡、德国、美国、韩国和日本建立本地化销售与技术支持团队。除了深耕海外通信客户,公司正积极拓展海外泛工业及汽车市场,加速全球化布局。
管理层面,随着上市后市场与产品布局的持续拓展、团队规模的不断扩大,思瑞浦围绕战略目标,在产品研发、运营及销售等环节推进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了新产品研发、销售及运营效率。同时,公司不断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针对不同业务板块匹配差异化考核方式,进一步激发组织活力与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人才是思瑞浦的战略核心资产。5年来大量年轻优秀人才加入,公司规模扩大的同时,企业人才梯队愈发年轻化。”吴建刚说,“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员工规模达830人,平均年龄33岁,其中研发团队520人,占比超过60%,形成了高水平、专业化,年轻化的人才梯队。”
内生动力持续夯实的同时,思瑞浦的外延增长同样强劲。此前对深圳创芯微的收购,不仅实现了业务协同,更积累了宝贵的外延发展经验。“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与创芯微的全面业务融合,充分发挥双方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同时,也会持续关注并积极寻求新的外延成长机会,力争实现内生增长与外延拓展的协同共进。”吴建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