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营收同比翻倍、新签订单近16亿,AI算力占比六成半”——芯原股份交出了一份堪称惊艳的季度成绩单;而另一边,仍有声音冷静指出:“亏损虽收窄,但仍未盈利,转型阵痛期尚未结束。”
芯原股份Q3业绩爆发:AI订单驱动增长,盈利拐点初现
芯原股份(688521.SH)于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81亿元,同比增长78.38%,其中芯片设计业务收入达4.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23%,环比增长290.82%。单季度净亏损收窄至2685.11万元,同比及环比分别收窄75.82%和73.02%,盈利能力显著改善。同期,公司新签订单15.93亿元,同比增长145.80%,AI算力相关订单占比约65%,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从业务结构看,芯片设计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3.4%(2025年第三季度),反映其技术转化效率加速;AI算力订单的高占比则凸显公司在异构计算领域的战略布局成效。短期亏损收窄主要受益于规模效应及高毛利订单落地。
事件分析及观点罗列
业绩强劲增长提振市场信心
芯原股份Q3营收达12.84亿元,同比增长78.77%,环比增长119.74%,创历史新高,显示业务规模大幅扩张。芯片设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0.23%,量产业务收入同比增幅达158.12%,共同拉动整体业绩增长。新签订单达15.93亿元,同比增长145.80%,其中AI算力相关订单占比65%,为未来业绩提供有力支撑。在手订单达32.86亿元,连续八个季度创新高,约80%将在一年内转化为收入,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持续增长的信心。
尚未盈利与短期回调风险需警惕
尽管多项财务指标向好,但公司Q3仍录得净亏损2685.11万元,虽同比、环比大幅收窄,仍未实现盈利,可能制约部分长期投资者的布局决策。若股价短期涨幅过大(如10月9日单日涨幅超15%),存在利好兑现后的回调压力。此外,公司正处于从IP授权向芯片定制转型的关键阶段,高研发投入可能导致盈利周期延长,需持续关注AI订单的实际转化效率。
AI战略卡位优势显现,长期增长逻辑获验证
AI算力订单占比高达65%,反映出公司在AI ASIC领域的龙头地位,并已与三星、谷歌等国际巨头建立合作,强化竞争壁垒。通过并购芯来科技布局RISC-V生态,形成“GPU/NPU+RISC-V”全栈能力,推动国产替代进程。全球AI芯片需求缺口达11%,公司作为半导体“卖铲人”直接受益,商业模式正被市场重新估值。同时,一站式定制服务占比提升与全球半导体行业18.9%的增长形成双击效应,进一步巩固成长预期。
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支撑估值基础
公司拥有自主可控的六类处理器IP及1,6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技术积累深厚。已实现5nm系统级芯片(SoC)一次流片成功,多个4nm/5nm一站式服务项目正在推进,彰显先进制程服务能力。据IPnest统计,芯原股份为2024年中国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八的半导体IP授权服务商,市场地位稳固。
AI领域成果奠定未来发展基石
公司神经网络处理器(NPU)IP已被82家客户的142款AI类芯片采用,覆盖多个应用领域。集成其NPU IP的AI芯片累计出货超1亿颗,体现其在AI硬件底层技术中的广泛应用。AI算力相关订单占比约65%,进一步印证公司在该领域的强劲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