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出的消息,百利天恒跟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签了战略合作协议,中行四川分行这边承诺在五年内给百利天恒提供不低于80亿的综合授信支持。这事儿一出来,市场反应其实挺微妙的——股价当天还跌了1.65%,但你细品,这背后的信息量不小。
我看了下公告,这笔授信不是立马到账的现金,而是个框架性安排,具体落地还得看后续每笔业务能不能通过银行的审批流程。说白了,就是一张“潜力支票”,能不能兑现,还得看企业自身的资质和项目进展。不过,能拿到这么大额度的授信承诺,本身就说明金融机构对这家企业的长期价值是有认可的。特别是对于像百利天恒这种搞创新药的公司,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现金流压力重,银行愿意给出这么大的授信额度,等于是在战略层面投了一张信任票。
再往深了看,这不是孤立事件。就在前一天,也就是11月18日,这家公司刚宣布其核心产品iza-bren在晚期食管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了主要终点,而且是双终点达成,这意味着这款全球首创的双抗ADC药物离上市又近了一步。更早之前,它已经和BMS达成了高达84亿美元的合作,光首付款就进了8亿美元。这一系列动作串起来看,逻辑就很清晰了:一边是临床进展不断兑现,商业化前景越来越明朗;另一边是资本端开始跟进,金融资源加速向它倾斜。
百利天恒走的是典型的“中美双研发中心”路线,手握HIRE-ADC、GNC这些全球领先的平台技术,管线里不只一个iza-bren在跑,而是多个高潜力品种同步推进。这种模式烧钱是真烧钱,但一旦突破,回报也是指数级的。现在中行给的80亿授信,大概率会流向抗体药物产业化建设、临床研究这些重资产环节,为的就是把研发优势转化为生产能力和全球商业化能力。
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原本计划港股上市,结果临时叫停,理由是“市场情况不佳”。现在回头再看,也许压根就不急着融资了——有BMS的8亿美元打底,再加上银行80亿的授信敞口,短期资金链根本不是问题。与其在低迷市况下贱卖股权,不如先把临床数据砸实,等风来的时候再出手,显然更划算。
所以说,资本市场有时候反应滞后,一天的涨跌说明不了什么。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底层动能有没有变化。百利天恒这两天的动作,恰恰反映出一个创新型药企从“研发驱动”向“临床+资本双轮驱动”跃迁的关键节点。接下来怎么用好这80亿的金融杠杆,把管线加速推向市场,才是真正的考验。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