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天恒(688506.SH)刚刚扔出一颗重磅“炸弹”:其自主研发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iza-bren在食管鳞癌III期临床试验中,**首次实现PFS和OS双阳性结果**,这是全球首个ADC药物在食管癌治疗中达成这一里程碑的研究,标志着中国创新药在全球肿瘤治疗领域的又一次突破。
临床突破:全球首个双终点达标的ADC研究
根据公司公告,iza-bren(BL-B01D1)在针对既往经PD-1/PD-L1单抗联合含铂化疗失败的复发性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中,于预设的期中分析阶段即达到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双主要终点。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确认了该结果的统计学显著性,意味着相比现有标准治疗,iza-bren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疾病控制时间和整体生存时间。这不仅是百利天恒的重大胜利,更是全球ADC药物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关键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适应症已被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公司已启动上市前沟通交流申请,预计2026年有望在国内实现商业化落地。此前,该药在晚期食管鳞癌早期临床中就展现出32.9%的客观缓解率(ORR),安全性可控,为此次III期成功奠定基础。
战略意义:从“License-out”到自主商业化的跃迁
我们看到,百利天恒近年来通过与百时美施贵宝(BMS)达成高达84亿美元的全球授权合作,实现了“卖技术”的阶段性成功。而本次临床成功,则是其向“自主开发、自主商业化”转型的关键一步。目前,iza-bren已有7项适应症获CDE突破性治疗认定,1项获FDA认定,覆盖肺癌、鼻咽癌、乳腺癌等多个高发瘤种,后续管线价值正逐步释放。
尽管公司在2025年前三季度因研发投入激增(达17.72亿元,同比增长超90%)导致净亏损4.95亿元,但其核心资产的价值正在被不断验证。第三季度单季营收暴增1625%,正是源于与BMS合作触发的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显示出其BD能力与研发进展的良性循环。
市场影响:短期波折难掩长期潜力
就在本月初,百利天恒宣布延迟H股上市,主因是定价缺乏足够折让,叠加市场情绪波动,反映出资本市场对高估值生物科技企业的谨慎态度。但从产业逻辑看,一款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First-in-class药物一旦获批,将极大提升公司的长期估值天花板。
当前二级市场反应平稳,A股股价维持在370元以上,市值约1540亿元,显示投资者对其研发实力仍保有信心。随着食管鳞癌、鼻咽癌等适应症陆续报产,百利天恒正从“研发驱动型”企业迈向“产品兑现期”,未来三年将迎来密集的临床与商业化节点,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