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通能源刚刚发布公告,宣布因更换保荐机构,公司及子公司已与银行、新保荐方重新签订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这并非突发状况,而是今年10月底就已预告的程序性动作——当时公司披露,将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保荐工作交给华泰联合证券,原保荐机构天风证券不再履职,持续督导职责也随之移交。
这次重签协议的核心,是确保募集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根据公告,百通能源在2023年10月完成IPO,共募集资金净额约1.77亿元,主要用于“曹县百通热电联产二期项目”。截至2025年11月14日,前期开设的多个专户已陆续销户,目前仅剩莱商银行菏泽曹县支行的一个账户尚有余额,约为1238万元,资金用途明确限定于上述热电项目。新签署的监管协议中,明确了华泰联合证券作为保荐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权,包括每半年现场检查、可随时调阅账户资料等条款,银行也需按月提供对账单并抄送保荐机构,一旦大额支出立即通报。
从流程上看,这是一次标准的资本市场操作。企业在再融资过程中更换保荐机构并不罕见,尤其是在原有券商服务能力或资源匹配度不足的情况下。而根据监管要求,只要保荐机构变更,就必须重新签署三方监管协议,以保障投资者权益不受影响。百通能源此次动作及时、合规,信息披露完整,未见异常迹象。
但我得说,这件事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其实比表面更值得琢磨。我翻了下数据,百通能源当前股价13.33元,日内跌幅0.67%,成交额不到8000万,市场关注度并不高。这家公司主业是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属于典型的公用事业型民企,成长性偏稳,想象空间有限。在这种背景下选择更换保荐机构,并启动定向增发,说明管理层仍有扩张意愿,至少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项目建设落地。
而选择华泰联合证券接手,或许也释放了一个信号:相比此前的天风证券,华泰在项目融资、尤其是能源类企业再融资方面可能具备更强的资源协调能力。毕竟,对于这类区域性热电企业而言,能否高效推进募投项目,直接关系到未来几年的营收增长曲线。
当然,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关键要看后续资金是否真的按计划投入项目,以及项目的投产效率和盈利能力。目前账户里还剩一千多万,说明项目尚未完全支出完毕,进度如何,仍需持续观察。但至少从目前的动作来看,公司在资本运作上的规范性是在线的,这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是个基本的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