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越科技今日开盘即封死20cm跌停板,股价报7.15元创阶段新低,封单金额高达144亿元。这一市场反应的直接导火索,是公司于10月31日晚间公告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正式立案。
从公开信息梳理,此次立案并非毫无征兆。今年8月1日,江苏证监局就已向公司出具《警示函》,明确指出其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CTP+OLED产品贸易类业务财务核算不规范及关联交易未披露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违规事项主要发生在2023年。而在2024年,上交所就公司2023年报下发的《问询函》已对营业收入结构、大客户和销售模式等经营环节提出多项质询。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独立董事耿建新曾对2023年报持部分保留意见,核心争议点在于全资子公司义乌清越光电涉及约4442万元的税务事件。耿建新当时明确表示“不能确定此事项这样进行处理是否合法、合规”,这为今日的立案调查埋下了重要伏笔。
回溯公司经营轨迹,清越科技呈现出“上市即巅峰”的特征。2022年上市当年归母净利润近5600万元,但上市后首个完整年度就由盈转亏。2024年业绩虽亏损收窄,但前三季度仍亏损0.43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64%。这种业绩变脸与当前面临的财务数据真实性质疑形成微妙呼应。
根据立案公告,若后续经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对于一家2022年12月才登陆科创板的公司而言,这样的监管风险无疑极具冲击力。
从市场表现看,投资者正在用脚投票。今日一字跌停且巨额封单的状况,反映出市场对立案调查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极为担忧。在注册制背景下,监管对财务造假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日益明确,此类案例也再次凸显了科创板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财务真实性的极端重要性。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