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斯储能系统产能将大幅提升,2026年底储能系统产能预计达24GWh,较2025年底增长60%;电芯产能更是将暴涨200%,从3GWh增至9GWh。这一扩张计划来自其控股股东CSIQ最新披露的业绩展望,而阿特斯作为CSIQ的核心经营主体,实际承载了这些战略落地的全部重量。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目前在手订单金额高达31亿美元(约220.4亿元人民币),为未来两年的业绩提供了强力支撑。
储能成第二增长极,单季出货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光伏行业整体面临产能过剩、价格下行的压力。2024年,阿特斯营收同比下滑10.03%,归母净利润也下降了22.6%。但在一片低迷中,它的净利润仍达到22.47亿元,远超同行——当年A股14家以组件为主业的公司中,有9家亏损,其余盈利者净利均未超过2亿元。阿特斯为何能“断层领先”?答案就在储能。
2024年,阿特斯储能业务收入达97.3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21.09%,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倍。进入2025年,势头更猛:前三季度大型储能出货5.8GWh,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出货2.7GWh,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27%,创下历史新高。按照预测,2026年储能系统出货量将在14—17GWh之间,相当于2024年水平的两倍以上。
与此同时,公司光伏组件业务依然稳健。2025年三季度组件出货5.1GW,毛利率保持在17.2%。尽管四季度毛利率预期略有回落,但整体经营质量在行业中仍属上乘。
我为什么看好阿特斯的这轮扩张?
说实话,当我看到阿特斯近6个月股价接近翻倍(从9.54元涨至18.62元),并不觉得意外。市场从来不是只看当下,而是押注未来。而阿特斯正在做的,是把“未来”一步步变成可量化的产能和订单。
很多人还在纠结光伏行业的内卷,但我认为,阿特斯已经跳出了这个红海战场。它不再只是一个组件制造商,而是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储能业务的快速放量,正是这种转型最直接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它的扩张不是盲目扩产。220亿在手订单摆在那儿,客户真实需求明确,产能建设节奏与订单交付周期高度匹配。相比之下,行业内不少企业还在靠低价抢市场,甚至亏损出货,而阿特斯凭借储能带来的高毛利结构优化,反而稳住了盈利能力。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200%的电芯产能增幅意味着巨大的资本开支和供应链管理压力。若全球储能需求增速放缓,或技术路线发生变动,都可能带来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风险。但至少从目前来看,阿特斯的战略方向清晰,执行落地扎实,走在了大多数同行前面。
说到底,在一个剧烈洗牌的行业里,活下来的未必是最便宜的,而是最有能力切换赛道的。阿特斯,正在用储能证明自己就是那个能转身、能加速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