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组件第二梯队,何以匹敌“储能集成第一股”。
伴随上半年财报悉数发布,光伏行业自去年掀起的第一轮“反内卷”宏大叙事化作泡影。136号文后被严重高估的抢装大潮将光伏新增装机推上历史高峰,却没能真正拯救业绩江河日下的广大光伏企业。
冰冷的行业数据下,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亏损,仍是当前光伏市场的绝对主流。
也正因如此,阿特斯的“非主流”变得尤为显眼。


图表:TOP10组件上市公司盈利状况
上半年,阿特斯实现营业收入210.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13%;实现归母净利润7.31亿元,同比下降41.01%。
这份单看无功甚至可以说有过的半年度财报,若是放在同为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名的其余六家国内上市公司之间,则属实是有点过分亮眼。
作为七家上市公司之中营收倒数第二名的二线组件厂商,阿特斯却是上半年唯一一家实现盈利的TOP10龙头。
与之相比,晶科、隆基、天合、晶澳四大巨头净利润亏损俱在20亿元以上,通威上半年更是直接创下49.55亿元巨亏。
就毛利率来看,这一对比则更为显著。
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或迫近或已然跌破成本线的背景之下,晶科、隆基、晶澳三家综合毛利率已然跌至负数,其余龙头最高也仅仅略超过5%,阿特斯12.51%的毛利率水平堪称惊艳。
让阿特斯一骑绝尘的秘密武器,是毛利率高达31.42%的储能系统产品收入。
上半年,阿特斯储能业务营业收入达到44.30亿元,仅占公司收入比例的21.04%。毛利却高至13.92亿元,占据公司利润比例的52.84%。
尤在第二季度,据半年度财报显示,受益于前期积累的订单储备与产能释放,公司二季度储能交付量达2.2GWh,环比增长超140%。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储能系统已签署合同的在手订单金额达30亿美元。预计三季度储能出货量2.1-2.3GWh,全年储能出货量将达7-9GWh。
“储能业务毛利率持续领跑行业,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核心引擎。”
反观作为阿特斯营收主力的光伏组件产品业务,上半年尽管收入高达143.62亿元,毛利率却仅有10.25%。
从近年数据变化也不难看出,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及增速已较为平缓,转向储能赛道寻求新增长点的意图相当明确。阿特斯在财报中进一步表示,其业绩韧性主要源于高质量光伏业务的战略取舍与储能第二增长曲线的强势突破。
“在光伏领域,公司坚持利润优先原则,主动优化出货节奏以应对行业波动。上半年组件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通过高毛利市场布局,光伏业务毛利率保持健康状态。公司主动限产保价,响应并执行“反内卷”政策,预计第三季度组件出货量调整为5.0-5.3GW,全年组件出货量预计达25-27GW,继续通过技术领先与全球化渠道等优势巩固市场份额。”

换言之,光伏求稳、储能求进,已是阿特斯当前发展的主要战略。


图表:阿特斯组件及储能业务发展趋势
来源:光伏Time
比较有意思的是,今年1月份才以“储能集成第一股”身份登陆科创板、过去曾多年雄踞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榜第一的海博思创,今年上半年的储能业务营收也仅有45.12亿元,几乎与阿特斯相当。
而这45.12亿元的储能系统收入,已经占到海博思创公司总营收比重的99.77%,是该公司的绝对命脉,毛利率却仅有17.58%。
“不务正业”的阿特斯31.42%的储能系统毛利率,放眼整个储能业内都已经算是相当能打。它的异军突起,归根结底还是其在海外市场的巨大成功。
素来以国内储能市场霸主地位示人的海博思创,上半年国内市场营收42.24亿元,站到公司总收入比例的93.41%,毛利率仅有16.22%。
而它毛利率(36.23%)甚至高于阿特斯的境外业务,却只收入2.98亿元,占总收入比例的6.59%。
就阿特斯的营收比例来看,其境外业务收入占比82.28%,国内业务收入比例则仅占17.72%。
更为夸张的是,其国内业务37.3亿元营收的毛利率却为-15.14%。境外业务成为其综合毛利率与海博思创相差将近一倍,并在盈利层面压倒一众光伏同行的根本原因。
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对于光伏还是储能赛道,海外市场的含金量都非同一般。

阿特斯在海外市场的呼风唤雨,也多少有些不可复制的先天成分,这一点从其集团英文全称Canadian Solar(加拿大太阳能)就已可见一斑。
2001年,加拿大籍华人瞿晓铧博士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创办阿特斯集团(Canadian Solar,CSIQ),后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总部位于江苏苏州的科创板上市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SI Solar,688472)则成立于2009年,定位为“全球光伏组件和大型储能系统产品制造商”,是集团光储制造业务的核心主体。
(集团电站开发及运营业务,则由旗下另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子公司Recurrent Energy承担)
这也意味着,阿特斯自创办之初就已经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全球化企业,海外市场是其真正意义上的“舒适区”,也成为公司俯瞰其他体量庞大的竞争对手的优势所在。
海外市场如鱼得水,又能与储能霸主掰掰手腕,在光伏企业普遍自身难保的大环境下,阿特斯的弯道超车属实有些势不可挡。
在为同业竞争对手敲响警钟之际,阿特斯的战略定力也为广大光伏同仁指明了一条出路——
想单纯依靠光伏主业跑赢行业周期确实很难,而向海外进发、向储能寻路都不失为谋求突围的上佳之选。
当然,从今年储能产品几乎“喧宾夺主”的一年一度SNEC光伏盛会来看,光伏企业的储能大进军的脚步也已在加快。
9月1日,据界面新闻报道,经多方信源获悉,隆基绿能已经参股了一家储能企业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与另一家储能企业接触及考虑收购,该事项还在商榷中。
去年年底便开始流传的“隆基入局储能”的消息,或许即将成为现实。而在全球前四大组件厂商中,隆基已经是最后一家没有布局储能业务的光伏企业。
另一光伏巨头阳光电源储能业务近两年的出色表现,也令光储两条赛道都颇为震撼。
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业务营收首次超过素来承担公司营收主力的光伏逆变器板块,储能业务39.92%的毛利率更在业内“”。
财报显示,公司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业务营收153.27亿元,同比增长17.06%,收入比例约35.21%;其储能系统营业收入却冲上178.03亿元,同比大增127.78%,占总营收比重达到40.89%。
此外,阳光电源上半年海外地区营收首次超过中国大陆。公司境内收入181.55亿,占营业收入比例41.7%;境外收入253.79亿,首次贡献超半数收入,占营收比例达到58.3%。
海外、储能异军突起,阳光电源的光储全球称霸之路听来实在耳熟。从某种意义上说,阿特斯能否以其自身优势在未来成就一个“阳光电源第二”也未可知。

$阿特斯(SH688472)$ $阳光电源(SZ300274)$ $通威股份(SH600438)$ #强势机会# #储能电芯一芯难求!哪些股受益?# #创业板突破3000点!如何掘金“AI牛”?# #社区牛人计划# #盘逻辑:深度解析,理清投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