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芯联资本宣布其首只主基金完成12.5亿元规模的募集。该基金整体规模预计超15亿元,重点布局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
本期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包括基石出资人芯联集成,以及上海临港新片区基金、孚腾资本、元禾辰坤、建发新兴基金、嘉兴国投、南京银行、芯朋微、富乐德、江丰电子等,涵盖产业上市公司龙头、头部市场化母基金、知名国资母基金、市场化政府出资平台及银行系金融机构。
“资本+产业”拓展产业链
作为新能源及半导体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企业芯联集成的产业投资机构,芯联资本依托半导体“链主”深厚的产业资源,以“资本+产业”双轮驱动的投资策略,拓展产业链并构建产业生态,陪伴并赋能硬科技企业的创新与成长。
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袁锋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差异显著。作为一家专注产业投资的投资机构,芯联资本致力于陪伴被投企业穿越周期,在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的同时,通过CVC(企业风险投资)的链接与赋能,助力被投企业成长,并为投资人创造可持续的长期回报。
袁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产业资本的“耐心”属性需要正确理解。“耐心资本”不等于“永不退出”,关键在于资本是否与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匹配。
他以电池行业为例: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早期,车企需要通过股权投资绑定电池企业,共同研发、共担风险;当技术路线趋于稳定、行业进入平价竞争阶段,车企则希望供应链多元化以降低成本,此时产业资本通过上市等方式退出是顺理成章的,也为被投企业服务更多客户扫清了障碍。
袁锋还表示,CVC的另一个重要战略作用是作为“创新的触角”,通过分散投资于不同技术路线,在某一路线被验证成功后,通过并购将其纳入主业,从而为母公司开辟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据悉,目前该机构已投资烁科中科信、芯联动力、君原电子、阿维塔、碧澄新能源、鸿翼芯、瑶芯微、晶艺半导体等多家半导体与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并在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领域展开布局,已投项目包括超聚变、地瓜机器人、魔法原子、星源智、因时机器人等市场明星项目。
CVC接棒“耐心资本”
芯联资本所践行的“资本+产业”模式,正是当前CVC机构作为“耐心资本”深入参与硬科技投资的一个缩影。
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表示,近年来,科创资金正更多地来源于产业投资,CVC企业科创资金正大量入场。
“近年来,阿里、腾讯、蚂蚁等平台的投资规模已远超传统头部VC机构,创业投资中也涌现更多战略投资和耐心资本。”江小涓表示,企业有能力判断技术成功的可能性,其投资逻辑与传统创投不同。传统VC多为财务投资者,最终目标为退出获利;而大企业的创业投资虽有财务目的,但更关注整体创新与产业链技术需求。
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CVC布局动作频频。例如,8月,成都龙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深圳市腾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为股东;7月,晨壹基金旗下的上海晨峦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新增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为合伙人;4月,上海杏泽川禾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生工商变更,腾讯投资认缴2亿元,成为基金最大出资方。
此外,国资也联手企业设立基金。近日,在“硅基潮涌,创新世界”2025联想创投CEO年会上,上海国投公司旗下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上海浦东创投、复旦科创母基金与联想创投签约,共同发起设立联想上海基金。该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将重点围绕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开展系统性投资,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场景融合,为上海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注入新动能。
“市场上不能只有CVC资金。”袁锋认为,企业的全面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懂资本运作、能提供大规模后续资金的机构,如国资PE、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基金等,进行持续的多轮加持,才有机会最终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