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春莲)2月28日,由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以下简称“环境商会”)主办的“2025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在北京召开,聚焦“拓展环境产业增量市场探寻海外新机遇”主题。
环境商会会长、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其林表示,近年来,环境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增效,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循环经济”系统布局。面对新产业形势,寻找市场新增量是推动环境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李其林看来,探寻内生外延新路径,一是探索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新型污染物监测与处理、新能源交叉板块等新兴应用场景,二是拓展广阔海外环保市场,三是数字赋能产业提质升级,推动数字化与生态环境产业深度融合,以数智化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李其林认为,面向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15万亿元的目标,行业需以技术破壁、模式重构、生态共建为核心,在变局中开新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智慧与低碳双轮驱动,推动环保技术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产业从工程交付到长效运营的模式重构,拓展产业领域到源头防控、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以及与碳中和相关领域;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生态共建。
会上,企业家、专家与媒体记者就环境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新路径和新范式探索与实践、海外市场开拓、AI+环保、应收账款、未来发展趋势等产业发展重要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
北控水务集团副总裁冒建华表示,应收账款问题反映了环保设施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本质,其收益属性应回归到国债级别,这标志着行业业态发生转变,也是行业转型压力的集中体现,倒逼企业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面对广阔的海外市场,中国在环保技术和工程应用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出海的关键不是低价竞争问题,而在于要坚持长期主义。”中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葛芳表示,“十五五”行业将迎来大量机遇。尽管企业可能面临应收账款压力、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但保持信心、持续修炼内功至关重要。只有那些具备真才实学、深耕专业领域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抓住新的机会。
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慧春也表示,过去,环保行业主要依赖需求侧拉动市场,导致市场分散、竞争力不足,未能形成具有显著技术产品优势的企业。如今,存量市场逐渐饱和,而创新驱动的增量市场为环保行业带来了重要机遇。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资源化趋势正推动环境产业从传统的为第一、二产业提供节能减排支持的“静脉产业”,向驱动绿色发展的“动脉产业”转型升级,为行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表示,存量市场内卷加剧,增量市场遭遇瓶颈,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绿色技术出海窗口期显现,环境企业要坚定信心,直面困难,拥抱新科技,同时结合发展趋势,积极寻找新增市场,形成正向积极闭环。环境商会作为行业组织,将继续凝聚各方力量携手并进,持续探索产业破局之道与发展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