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芸科技要“炸”了?中信证券连续两天发报告力挺,这家存储主控芯片公司正站上国产替代与AI爆发的交汇风口。
2025年11月20日和21日,中信证券接连发布两份针对联芸科技(688449.SH)的跟踪点评报告,核心观点高度一致: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存储主控芯片制造商,技术积累深厚,产品覆盖SSD主控全系列,并正在向嵌入式主控和AIoT芯片领域快速拓展。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双增长,主要得益于PC-OEM前装市场放量、PCIe 4.0产品升级以及结构优化带来的ASP(平均售价)和毛利率提升。
更关键的是,公司在前装市场的突破成为重要增量信号——这意味着其芯片已进入品牌整机厂商的供应链体系,稳定性与可靠性获得认可。叠加AI推动存储设备加速迭代、行业周期上行的大背景,联芸科技不仅有望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还可能通过AIoT信号及传输芯片的新业务线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而就在今日(2025年11月22日),公司发布公告称,首次公开发行的限售股将于2025年12月1日上市流通,总数达2.23亿股,占总股本比例高达48.52%。其中首发限售股占比42.87%,战略配售部分为5.65%,股东共18名,包括海康威视、国新基金、中信建投员工资管计划等重量级机构。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证券已明确表示,相关股东均履行了锁定承诺,对本次解禁无异议。
说实话,看到这个解禁比例我第一反应是“压力不小”。近一半股份即将流通,通常容易引发市场对抛压的担忧。但仔细看细节就会发现,不少股东本身是产业资本或长期投资者,比如海康威视这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减持动机相对可控;且中信建投作为保荐方也给出了合规确认,说明解禁程序清晰、风险提前释放。
更重要的是,中信证券连续两天发声,显然不是为了短期炒作。他们看中的,是联芸科技在存储主控领域的真正基本面拐点:从消费级市场走向前装、从单一主控扩展到AIoT系统级芯片布局,叠加国产化率仍处低位的现实,未来三到五年存在明显的渗透空间。
我认为,当前节点不能只盯着解禁带来的流动性变化,而更应关注公司能否借AI和国产替代双轮驱动,完成从“国产替代参与者”到“技术引领者”的跃迁。如果后续能在PCIe 5.0、企业级SSD或车规级主控上有进一步突破,那今天的关注度,或许只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