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李雁争)从国内储能行业的早期探索者,到跻身全球系统集成商前列,再到构建覆盖欧、美、亚、中东的海外矩阵,海博思创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锚点。
当下,全球新型储能装机需求持续扩容,行业竞争已从政策驱动下的价格内卷,转向市场主导的价值比拼。面对这一变革,海博思创如何以AI技术破解行业效率痛点、筑牢核心竞争力?又将如何巩固国内优势、抢占全球化布局的关键先机?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海博思创,探寻其以技术赋能、向价值深耕的发展路径。
从“政策依赖”到“价值竞争”的战略跃迁
2025年2月,136号文的出台成为储能行业的“分水岭”——文件明确2025年6月1日后投产的新能源项目不再强制配储,标志着行业正式从“政策托底”转向“市场博弈”。这一调整,让不少依赖配储政策的企业陷入被动,却为提前布局市场化能力的海博思创打开了新空间。
136号文的出台,是推动产业从“粗放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在强制配储阶段,行业竞争聚焦产品价格,甚至陷入低价内卷;如今转向市场驱动,核心竞争力变为“能否为客户创造收益”,这要求企业能够结合当地电价机制、新能源装机、负荷特性,精准测算储能配置规模、优化运行策略,确保客户的每一分投资都能看到清晰可预期的回报,这才是储能企业未来真正的硬实力。
早在政策调整前,海博思创已提前布局:2021年成为国内第一批共享储能从业者,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2024年针对柴油发电替代、光储充融合等场景推出定制化方案,积累了丰富的多场景项目实操经验。
面对行业变局,唯有深耕技术与场景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海博思创明确了四大发展路径:一是持续深化与国内大型发电集团的合作,保持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二是积极探索具有商业价值的储能应用场景和价值链延伸;三是加速海外市场布局,提升全球影响力;四是加大社会化资本投资的独立储能项目的拓展与合作,基于公司现有的AI+大数据分析能力,规划储能资产的后端运营布局,实现从研发制造企业向“研发制造+服务”企业的转型。
AI贯穿储能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创造”
在当前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接入电网,风电、光伏的间歇性发电带来了调度难题,储能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稳定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调节功能。另外,中电联数据显示,2022-2024年新型储能电站整站综合效率与设备转换效率存在7%差距,大量能源在转换中被浪费。破解这一行业痛点,AI是关键钥匙,海博思创正以AI重构储能技术生态,覆盖从项目规划到安全监控的全链条。
海博思创运用多年项目投运所累积的海量数据,通过“AI模型+领域知识+实时数据”的三维融合, 打造“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多模态人工智能模型”的储能场景应用平台,部署了大数据智算中心, 提供储能业务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
在储能项目策划阶段,针对储能不同场景的运营模式,海博思创可以提供精细化的经济测算,为储能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收益、回收期、运营模式等提供针对性建议;在储能项目设计阶段,可以提供选型推荐、智能分析和优化建议服务;在储能项目运行阶段,基于AI模型自适应气象环境、运行工况等外在条件,自主优化系统控制策略和运行策略,综合提升储能系统的效率、寿命和可靠性,进而提升储能电站的综合收益;在储能项目运维阶段,基于AI大模型和专业知识库构建了智能运维助手,联动运维知识库、运维案例库、运维工单系统、异常诊断功能、性能评价功能等形成了储能智能体。
在未来的电力交易中,AI也将发挥更大作用。海博思创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剑辉表示,针对储能电站后期的运维服务和电力交易,基于公司积累的海量数据基础,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电站运行数据,海博思创可以多维度提升储能电站的效率、寿命、可靠性,真正发挥储能系统在电力现货交易中的价值。
以“技术+本地化”打造海外竞争壁垒
2025年8月,海博思创模块化储能产品HyperBlock M正式下线,这款通过UL、CE、IEC等国际认证的产品,专为海外市场安全合规要求设计,这正是“HyperStrong”(超级强壮)愿景在全球范围内的具体落地。海外市场并非“国内业务的简单复制”,而是“技术标准全球化+服务本地化”的深度融合,海博思创的全球化战略,有着清晰的实施路径。
相较于同行更早的出海尝试,海博思创的“后发优势”体现在两点:一是技术成熟度,2023年发力海外市场时,公司已积累了大量的交付经验,能应对不同气候、电网工况的复杂需求,成熟的产品和经验助力其海外拓展少走弯路;二是团队基因,创始成员均具备海外经历,能快速破解文化差异、合规要求等“隐性壁垒”,而这正是国内企业出海要面临的挑战。
目前,海博思创已在欧洲、北美、亚太、中东建立本土团队,在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设立售后服务中心,显著提升交付和运维效率。公司坚持“Global+Local”模式:以全球化技术标准为核心,搭配本地化定制服务方案。其中,海博思创瑞典项目针对极寒天气优化解决方案,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外收入达2.98亿元。对于未来,张剑辉目标明确,计划在未来3年至5年内实现海外收入与国内持平。
从归国创业的初心到全球化的突破,张剑辉带领海博思创在储能领域坚守14年。HyperStrong的“强”,不只是规模大,更是技术领先、价值过硬。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这位技术型企业家正以“初心为基、技术为刃”,推动中国储能企业从“稳扎国内”到“全球变强”,持续书写行业发展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