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单来得有点猛
最近储能圈出了个大新闻,一家专业做储能系统集成的公司签了个大单子,一口气要买200GWh的电芯,这个数字是它去年出货量的17倍。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合作,而是白纸黑字签了十年战略协议,前三年就要完成这么大规模采购。
电芯厂商笑开了花
这么大的采购量,最开心的肯定是电芯供应商。这家供应商本来就是行业龙头,过去三年里,它给这家储能系统集成商供货的比例一直保持在六成以上。现在签了长期协议,等于未来几年的订单都不用愁了。为了应对这么大的需求,供应商已经开始在一些地方扩建产能,计划到2026年要新增超过100GWh的储能专用产能。
电芯买得多,跟着受益的还有做电池材料的企业。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这些,都会跟着水涨船高。而且现在储能用的电芯越来越讲究专用性,对材料的要求也和动力电池不太一样,这就给了材料企业新的机会。
下游市场要热闹了
这200GWh的电芯主要会用在大规模储能项目上,比如电网侧、发电侧这些地方。正好最近政策也在鼓励储能项目独立运营赚钱,可以说是双喜临门。除了这些传统场景,还有一些新领域也会用上,比如数据中心的备用电源、油田矿山的特殊供电需求等等。
海外市场也是个看点。这家系统集成商本来就在北美、欧洲、东南亚有布局,现在有了电芯龙头的全球供应链支持,在国际市场上应该能更有底气。特别是北美那边对数据中心储能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这下子两边正好可以互相配合。
其他技术路线压力山大
这么大的订单都给了锂电池,其他技术路线可能要着急了。比如液流电池,本来在长时间储能方面还有点优势,但现在看来短期内很难分到多少蛋糕。钠离子电池虽然被看好,但这次采购协议里完全没有提及,估计还要再等等看。
配套设备跟着沾光
储能系统不是只有电芯就行的,还需要很多配套设备。逆变器就是个大头,特别是那种组串式逆变器,需求肯定会跟着涨。电网设备也会受益,因为协议里专门提到了要一起采购交流侧的零部件。
有意思的是,有色金属也跟着动了,特别是铝材。最近做铝加工的企业股价都挺活跃,因为储能系统的箱体、冷却系统这些都要用到大量铝材。
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种深度绑定对二线电芯厂商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以前它们还能分到一些订单,现在龙头厂商把大客户锁定了,它们的日子可能会更难过。那些自己没有电芯供应保障的系统集成商也要头疼了,客户很可能会被这种"电芯+系统"打包方案抢走。
不过也要提醒一下,这么大的合作不可能一点风险都没有。协议里也写了,具体的采购量还要每年再谈,不是板上钉钉的。技术上也在不断进步,比如半固态电池如果商业化得快,说不定会改变现在的采购格局。还有就是产能能不能跟上的问题,平均下来每年要消化16.7GWh,对系统集成商的生产能力也是个考验。
这几个数字要盯紧
想知道这个合作到底进行得怎么样,可以重点关注几个指标:电芯供应商的月度排产数据、系统集成商的季度出货量,还有铝价和库存的变化。这些数字一动,可能就意味着合作开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