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博思创联手宁德时代,储能赛道要“起飞”?
刚看到海博思创和宁德时代签了个十年战略合作协议的消息,我第一反应是:储能行业这盘棋,可能要下大了。双方的合作期限从2026年一直延续到2035年,中间还有个“三年一更新”的机制,看上去不仅仅是短期买卖关系,而是铁了心要深度绑定了。
具体来看,海博思创承诺2026-2028年累计采购不低于200GWh的电芯,而宁德时代则确保供应稳定,还给了优先采购权和“有竞争力”的价格。这种长期大单,对海博思创来说,供应链的稳定性算是稳了;对宁德时代而言,则相当于提前锁定了未来几年的部分产能消化。
储能行业的风口,这次能吹多久?
储能这两年的热度不用多说,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迭代,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海博思创作为储能系统集成商,和宁德时代这样的电芯龙头合作,有点像“强强联合,各取所需”。宁德时代有产能、有技术,海博思创有应用场景、有终端市场,双方的合作不仅能降低交易成本,还可能推动整个储能行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
不过,这种合作模式在新能源行业并不新鲜。比如尚太科技前不久刚宣布投资40.7亿元建2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市场反应就挺积极——股价虽然短期受资金流向影响有波动,但中长期看,产能扩张+行业需求增长的逻辑还是让股价半年涨了32%。
相比之下,海博思创这次合作更偏向“订单驱动”,而不是产能扩张,所以短期对股价的刺激可能没那么猛,但长期来看,如果储能市场真如预期般爆发,这种绑定核心供应商的策略,或许能让它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值得参考
回顾尚太科技的案例,市场对“大单+产能”的组合一直比较买账,尤其是新能源赛道,资金更愿意押注那些能证明自己“有订单、有市场”的公司。海博思创这次合作的规模不小,200GWh的电芯采购量,放在整个储能行业也算得上是大手笔了。
不过,合作协议毕竟只是意向性的,具体执行还要看后续的落地情况。尚太科技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向会影响短期股价,但中长期还是要看实际业绩能不能兑现。
总结:机会与风险并存
总的来说,海博思创和宁德时代的合作,算是给储能行业又添了一把火。如果未来几年储能市场真能保持高增长,那这笔合作无疑是双赢;但如果行业增速不及预期,或者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化(比如固态电池突然爆发),那这种长期绑定也可能变成负担。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关注几点:
1. 合作协议的后续落地——有没有具体的采购协议签订?价格机制是否合理?
2. 储能行业的政策动向——比如136号文之后,各省的配套细则如何推进?
3. 海博思创的海外市场拓展——北美、欧洲的订单能否放量?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新能源行业虽然前景广阔,但波动也大,千万别盲目跟风,做好自己的功课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