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海博思创那份公告,跟宁德时代签了个十年战略合作,这事儿有点东西。2026到2028年三年采购不低于200GWh储能电芯,平均每年67GWh往上走,这个量级放在整个行业里看,确实是近年来数得上的大单了。更关键的是合作期限直接拉到了2035年,十年周期,滚动更新三年目标,这种长协模式现在越来越成为头部玩家之间的标配。
其实也不难理解,海博思创作为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的前三,去年出货11.8GWh,累计装机超40GWh,按S&P Global的数据在国内市场是排第一的。但你再厉害,电芯这个核心部件也得靠上游。翻过招股书就知道,宁德时代过去几年一直是它第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常年在六成以上,本来就是深度绑定的关系。这次等于把既有的供应关系正式升级成战略同盟,说白了就是“我稳定买,你优先保供”,两边都吃个定心丸。
有意思的是条款里提到,宁德时代要给同等市场条件下优先供应和有竞争力的价格。现在什么行情?Infolink Consulting都说了,储能电芯报价高位企稳,头部厂商排产紧张,能拿到优先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倾斜。而且宁德自己也在扩产,山东济宁基地明年就能新增超100GWh储能产能,供需两端都在加码,显然对大储市场的长期增长是有共识的。
除了采购,协议里还提了设立产业基金、共建一体化平台、零部件联合采购这些事。说明这不光是买卖关系,而是往更深的供应链协同和商业模式创新走。海博思创本身就在搞AI+储能,推双擎智能解决方案,如果能把宁德的电芯数据、BMS底层逻辑打通,做全生命周期管理会更有优势。
当然公告也写得明白,这协议不构成强制法律约束,后续还得签具体合同。未来三个月几个大股东的限售股也要解禁,市场怎么反应还得看落地节奏。但从信号意义上看,一个集成商敢提前锁定这么大电量,背后是对未来几年储能需求的强烈信心。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新型储能装机已破亿千瓦,路线图规划到2035年要超3亿千瓦,这个盘子摆在这儿,巨头们提前卡位,也就顺理成章了。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