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博思创一出手就是200GWh储能电芯采购大单,直接锁定宁德时代未来三年供应,这不仅是供应链的“抢货”动作,更是对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的最强信心投票。作为国内储能集成龙头,这一笔订单或将刷新行业纪录,背后折的是整个新型储能赛道正加速迈入规模化扩张的新阶段。
订单背后的信号:从“保供”到“定调”
这份战略合作协议虽不构成强制法律约束,但其意义远超普通采购合同。200GWh的采购量级,在当前公开信息中堪称行业之最,反映出头部企业为应对需求激增而提前“锁量”的普遍策略。我观察到,今年以来储能电芯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头部厂商排产紧张,集成商若想保障项目交付节奏,就必须与电芯厂建立深度绑定关系。此次合作中,宁德时代承诺“按需供应”和“优先供货”,正是海博思创提升供应链稳定性的关键所在。
更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约定每年滚动更新未来三年的合作目标,形成动态协同机制。这种长期主义的合作模式,不仅降低了断供风险,也为产品定制化、成本优化和技术迭代预留了空间,体现了产业链上下游从博弈走向共赢的趋势。
供需两端共振,储能进入黄金发展期
支撑这一大单的根本逻辑,是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迅猛扩张。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已突破1亿千瓦。工信部预测,到2027年将超过1.8亿千瓦,2035年有望突破3亿千瓦。与此同时,海外市场需求也在快速释放,北美、欧洲等地大型储能项目密集落地。
在此背景下,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连续四年第一的企业,产能布局同步提速。仅山东济宁基地预计2026年新增储能产能就超100GWh,完全有能力支撑海博思创等核心客户的增量需求。可以说,上游扩产与下游订单形成了良性循环,共同推动产业迈向TWh时代。
我们还看到,海博思创自身也在积极拓展应用场景,从电网侧延伸至工商业、数据中心甚至油田矿山等高耗能领域,“储能+X”生态逐步成型。这也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不仅是电芯成本的比拼,更是系统集成能力、场景理解力和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综合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