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0GWh采购大单落地,海博思创联手宁德时代放大招
海博思创(688411)宣布未来三年向宁德时代采购累计不低于200GWh储能电芯,这一消息在11月12日晚间迅速引爆市场关注。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期长达十年,自2026年1月1日起至2035年12月31日止。其中,2026–2028年为首个明确目标周期,海博思创将确保采购电量不低于200GWh,而宁德时代则承诺按需保障供应,并在同等条件下提供优先供货和具备竞争力的价格。
协议还设立了滚动更新机制:每年12月1日前,双方将对后续三年的合作目标进行调整并签署备忘录,实现动态协同。此外,除电芯供应外,双方还将探索设立储能项目产业基金、共建一体化管理平台,并在交流侧系统零部件领域推进联合采购,强化全链条协同。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双方首次深度绑定。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至2023年,宁德时代一直是海博思创第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均超60%。此次十年长约,是对既有合作关系的战略升级,也反映出头部企业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背景下,对长期供应链稳定的迫切需求。
我看这次合作:不是简单买货,而是卡位未来的关键一步
说实话,看到“200GWh”这个数字我还是挺震撼的——这相当于2024年全球储能出货量的近五分之一。但在我眼里,这笔交易的重点不在于当下买了多少,而在于它释放出的强烈信号:海博思创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押注未来三年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从行业背景来看,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已突破1亿千瓦,政策层面“136号文”推动储能独立入市,商业模式逐渐清晰。与此同时,海外市场如北美、欧洲也在加速布局。这种环境下,谁能锁定优质电芯资源,谁就掌握了交付能力和成本优势。
我特别注意到,宁德时代目前在建工程高达373.66亿元,多个基地扩产储能专用电芯,包括即将量产的587Ah大容量产品。这意味着它的产能供给能力正处在上升通道。而海博思创作为集成商龙头,选择此时签订长协,既锁定了货源,又可能争取到更有利的价格机制,属于典型的“强链补链”操作。
当然,公告中也明确提示了风险:该协议为意向性安排,无强制法律约束力,最终执行仍需具体合同支撑。而且未来三个月内,公司部分大股东股份即将解禁,存在减持压力。但从资金面看,主力资金近期净流入超7000万元,股价站上315元高位,市场显然更愿意相信这个故事能落地。
综合来看,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采购动作,而是两大巨头在新型储能黄金十年开启前的提前布阵。只要后续细节逐步兑现,海博思创的供应链壁垒将进一步加厚,未来的盈利能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