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事儿,海博思创和宁德时代正式牵手了。11月12号签的协议,合作期从2026年一直到2035年,整整十年。最打眼的一条是,未来三年——也就是26到28年,海博思创要向宁德时代采购累计不低于200GWh的电芯和系统产品,宁德这边得确保按需供应。这个量是什么概念?相当于2023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总量的好几倍。说白了,这是个长期绑定、互相站台的局。
不过我看了下公告措辞,这里面有个关键点很多人可能没太注意:这份协议属于“战略性”、“意向性”约定,不构成强制法律约束。也就是说,200GWh是目标,但具体执行还得看每年签的备忘录和后续合同。实际落地情况,还得看市场供需、价格机制、项目推进这些细节。这种操作在业内其实挺常见,大企业之间先定调子,留足弹性空间,避免被死死框住。
但别小看这个“意向”。海博思创是谁?S&P Global统计里,2023年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装机功率排第二,能量排第三;国内累计装机和签约规模加起来,大陆市场第一。中电联数据也显示,他们在国内已投运电站装机量上稳坐头把交椅。这样的头部集成商,愿意在未来十年深度绑定宁德时代的电芯,本身就是一种信号——供应链的稳定性,在当前这个阶段,比什么都重要。
再往深了想,宁德时代作为电芯老大,产能释放需要确定性的下游承接;而像海博思创这类系统集成商,要保证交付能力和项目利润率,就必须锁定优质、稳定的电芯来源。尤其是在海外市场拼杀的时候,供应链一旦出问题,整个项目都可能崩盘。这次合作里提到要探索设立储能产业基金、共建交流侧零部件联合采购平台,明显是冲着全链条协同去的,不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
股价反应也很直接,今天涨了5.17%,换手率高达17.44%,成交额超20亿,明显有资金在动。最近科创板储能板块整体活跃,海博思创又是百元股阵营里的硬核选手,市盈率68倍,市净率12.67倍,估值不低,但市场愿意给溢价,说明对其技术和市场地位是认的。特别是他们在半固态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能上有突破,针刺过充不起火,这在当下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背景下,是个实实在在的加分项。
当然,风险提示里也写了,未来三个月有大股东解禁,而且政策、市场环境变化都可能影响协议履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场合作不是短期炒作,而是两个行业龙头在下一个十年能源格局中的提前落子。至于最终能走多远,还得看每年滚动更新的备忘录怎么写,项目怎么推。现在棋已经摆上桌了,接下来就看怎么落子了。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