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光定增调减背后的战略棋局
最近凌云光公告调整定增方案,募资总额从7.85亿调减至6.95亿,这事儿看着是资金缩水,但细琢磨可能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咱们今天就聊聊这笔买卖的台前幕后。
收购JAIA/S的算盘
调减后的资金仍然全部投向收购丹麦公司JAIA/S股权。这家专注工业相机的企业,和凌云光在机器视觉领域有二十年合作历史。从业务协同看,JAIA/S的棱镜分光技术能补足凌云光在高端成像环节的短板,而凌云光的AI算法优势又能提升JAIA/S产品的智能化水平。这种"硬件+软件"的配合,很像手机厂商收购芯片公司——既要掌握核心技术,又要打通产业链。
资金腾挪的弦外之音
对比去年已完成交割的1.025亿欧元(约合8亿人民币)收购价,这次调减后的募资额显得有点"不够看"。但翻看公司公告会发现,早在今年1月就用自有资金完成了收购,现在定增更像是事后"补票"。这种操作在A股并不罕见,可能说明公司现金流压力比想象中小,也反映出管理层对收购标的的志在必得。
市场用脚投票?
有意思的是,10月底定增方案刚获受理时,股价曾出现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超7000万的情况。但同期散户和游资却在逆势买入,这种分歧恰恰反映了并购案的两面性:机构担心高溢价收购带来的商誉风险(JAIA/S估值溢价超400%),而散户可能更看好"中国智造+欧洲技术"的协同故事。
行业暗流涌动
机器视觉赛道正在经历智能化升级,就像当年手机从单摄发展到多摄系统。凌云光此前投资的芯片企业长光辰芯、光学镜头厂商长步道,加上这次收购,基本完成了"芯片-镜头-相机-算法"的全链条布局。不过参考光学编码器行业的数据,高端市场仍被海德汉等外企把持,本土企业的突围战才刚刚开始。
作为跟踪科技板块多年的观察者,我认为凌云光这步棋存在"战略性亏损"的可能——短期内并表可能拖累利润,但长期看技术整合的价值。当然,并购磨合期的客户流失、技术消化都是现实挑战。各位不妨多盯着点明年JAIA/S的订单情况和研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