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文湘见习记者占健宇)10月30日晚间,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微”)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整体经营保持稳健增长,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8.51亿元,同比增长5.14%。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0.69亿元,同比增长7.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5.2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62亿元,同比增长22.30%。
在全球半导体行业逐步走出周期性调整、迈向以“场景驱动”与“技术融合”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之际,华润微积极推动战略转型,持续深化从“供应链主力厂商”向“产业生态主导者”的角色跃迁。该公司围绕“应用场景牵引、技术集成筑基、客户生态协同”的战略主线,构建起三大深度融合的业务增长曲线:第一曲线聚焦传统功率器件高端化升级,持续夯实基本盘;第二曲线深耕第三代半导体,加速产业化落地与规模化拓展;第三曲线前瞻性布局高端传感器及系统解决方案,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化进程加速
车规与工业控制领域实现规模化放量
华润微依托IDM商业模式优势,在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深耕多年,凭借技术积累巩固国内领先地位,为公司业绩持续注入新动能。
2025年以来,华润微碳化硅整体产销规模继续保持高增长。SiCJBSG3与MOSG2平台产品已实现大规模量产,覆盖充电桩、车载充电(OBC)、光伏逆变、数据中心电源等多元场景,并获多家行业标杆客户持续订单。其中,SiCMOSG4平台产品自推向市场以来,凭借优异性能与高可靠性,在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模块领域实现批量上车,标志着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市场取得实质性突破。
技术布局上,华润微已完成2200VSiC平台验证,并启动相关产品系列化开发,实现了从650V至2200V全电压等级覆盖。针对车载充电机(OBC)、直流变换器(DCDC)、车载空压机及主驱逆变器等场景,多款车规级SiCMOS模块已进入行业头部客户测试认证环节,部分产品进入量产导入期。随着G3/G4平台产品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多元市场的快速渗透,华润微iSiC产品矩阵日益完善,综合性价比持续领跑国内同业。
在氮化镓业务方面,2025年华润微在技术迭代、产能建设与客户合作等多个维度取得关键进展。外延中心正式投用,产能稳步提升;8英寸E-mode外延能力打通,计划于年底启动试生产。技术层面,G3平台900V产品已实现量产,面向工控及通讯电源的G4平台产品顺利通过客户验证,并完成TO-247、TOLL、TOLT等多种封装规格拓展。低压GaN平台进展迅速,40V双向OVP保护器件已通过可靠性验证,80V-100V平台产品正有序导入市场。此外,华润微在GaNE-mode外延结构及器件领域完成多项自有专利布局,为后续参与高端市场竞争构筑起坚实的技术壁垒。
传感器业务实现重要突破新品迭出抢占前沿赛道
传感器技术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推动行业向更高精度、更强功能、更低功耗方向发展,同时呈现多模态融合趋势,传统物理传感器与化学、生物传感技术交叉融合,纳米材料与柔性电子技术推动器件向微型化、低功耗化演进。这种技术交融正加速催生新一代智能传感器,为人工智能、新能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医疗等多领域应用赋予更精准、更全面的感知能力。
作为华润微战略性布局的第三曲线,传感器业务在2025年迎来重要突破。新款绝压传感器产品批量出货,月出货量超100万颗,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汽车、医疗健康等场景;新款表压产品已顺利通过客户评测,预计于年底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华润微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重点聚焦高端传感器领域,不断夯实制造能力、丰富工艺组合,持续强化CMOS+MEMS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压力传感器、硅麦克风、惯性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等产品的技术能力,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传感器不断增长的需求,为公司在高端传感器领域的突破打造增长新引擎。
高端市场占有率的稳步提升,核心驱动力来自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2025年前三季度,华润微研发投入达8.5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达10.55%,研发强度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围绕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控制三大核心赛道,华润微构建起从前沿技术预研到产品快速转化的高效研发体系。
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以场景驱动的新发展阶段,华润微凭借“产品高端化、技术平台化、生态协同化”的系统布局,已在第三代半导体与高端传感器领域建立起显著的先发优势。在“碳中和”“智能化”双趋势牵引下,华润微将持续深化核心技术攻关,以技术突破赋能高端市场拓展,有望于2025年及更长周期内持续释放增长动能,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注入强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