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泉科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于10月17日落下帷幕。在这场面向投资者的沟通活动中,公司管理层就上半年业绩表现、研发投入、海外市场布局等关键问题作出了回应。结合公司此前披露的半年报数据,这家智能电表芯片设计企业正面临业绩承压与战略转型的双重考验。
从财务数据看,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下降11.4%;归母净利润3749万元,同比下降33.3%。业绩说明会上,财务总监刁峰智对此前投资者关注的研发费用增长问题作出解释: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加7.77%,主要源于测试及技术服务费增加,以及为留住专业人才而提升的薪酬总额和股权激励计划计提费用。这一数据指向公司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仍坚持加大研发投入的战略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海外业务布局。总经理郑文昌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透露,公司研发的单相SoC芯片和部分载波通信芯片主要用于海外市场,通过下游电表客户销售给海外市场。这一表述证实了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国际业务,以应对国内智能电表市场增速放缓的挑战。
从行业环境观察,智能电表芯片市场正经历周期性调整。国家电网招标节奏的变化直接影响相关芯片企业的短期业绩。与此同时,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开始显现成效。据8月31日披露的公告,公司BMS芯片新业务已获得订单,尽管尚未形成规模收入,但为公司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在资本市场表现方面,鉅泉科技股价在业绩说明会当日收于30.47元,下跌4.12%。融资余额数据显示,10月17日融资净偿还77.02万元,融资余额1.31亿元,反映出市场情绪趋于谨慎。这一表现也与整个科创板板块的资金流向相符,10月17日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出126.03亿元。
公司治理层面,鉅泉科技在9月15日迎来5783.20万股限售股解禁,占总股本50.23%。大规模限售股解禁对股价形成一定压力,但公司同时通过实施2024年度每股派现0.60元的权益分派方案,向市场传递信心。
从长期竞争力角度分析,公司在智能电表芯片领域的技术积累依然坚实。截至2021年末的数据显示,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达71.96%,已获授权专利73项,在电能计量、MCU和载波通信芯片领域形成完整产品布局。这些技术储备为公司应对行业周期波动、开拓新业务领域提供了基础支撑。
当前时点,鉅泉科技正处于传统业务承压与新业务培育的关键阶段。公司在维持智能电表芯片市场份额的同时,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和BMS芯片业务,这一战略转型的成效仍需时间验证。随着电力行业智能化改造的持续推进和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在相关芯片领域的技术积累或将在新一轮行业周期中显现价值。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