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德威刚刚扔出两个重磅消息:一边是作废5名离职员工的2.38万股限制性股票,一边宣布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符合条件,6.5744万股即将落地。这两件事看似对立,实则统一——一个在清理“失效权益”,一个在兑现“达标激励”。这不仅是公司治理的常规操作,更透露出固德威在人才绑定与激励机制上的严谨逻辑。
事情发生在2025年11月12日,固德威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作废处理部分限制性股票的议案》。原因很明确:预留授予的5名激励对象因个人原因离职,按照《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规定,离职人员已获授但未归属的股票自动失效。这部分数量为2.38万股,占比不大,影响有限。与此同时,公司也宣布预留部分第一个归属期满足条件,将有6.5744万股进入归属流程,来源为定向增发A股普通股。这意味着,有人离开,也有人正拿到真金白银的奖励。
从程序上看,整个过程合规且透明。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董事会、监事会层层把关,独立董事发表意见,法律机构出具结论性意见,所有步骤都符合科创板监管要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作废和归属同步推进,说明公司的股权激励体系正在动态运行,不是摆设,也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真正与员工去留、业绩达成挂钩的管理工具。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说几句自己的看法。很多人一听到“作废股票”就以为是利空,其实恰恰相反。在我看来,这种及时清理无效激励的做法,反而是公司治理健康的体现。它传递了一个信号:固德威的股权激励不是福利大派送,而是有进有出、奖惩分明的长效机制。你能留下并达成目标,就能拿到激励;你选择离开或未达标,那权益自然归零。这对现有核心团队是一种稳定剂——大家知道规则清晰、执行严格,反而更有动力留下来拼业绩。
而且别忘了,这次不只是作废,更是同步推进归属。说明激励计划仍在有效运转,公司对未来发展仍有信心。结合此前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已完成上市,可以看出,这套机制已经在持续落地。虽然股价近期有所波动(今日跌幅6.15%),但我认为短期市场情绪不能掩盖公司内在管理的有序性。
说到底,一家企业的长期价值,不仅看技术、看市场,更要看内部治理是否扎实。固德威这一波操作,表面平静,实则有力。它没有搞花架子,而是在默默执行既定规则——这才是成熟企业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