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4亿元!国产FPGA龙头复旦微电第一大股东将变更为上海国资平台,一场校企改革背景下的重磅股权变更正在上演。 11月16日晚间,复旦微电公告,原第一大股东复芯凡高拟向国盛投资协议转让其所持全部12.99%股份,交易总价高达51.44亿元。尽管公司仍保持无实控人状态,但此次变更背后释放出的信号,远不止一次简单的股东更替。
国资接棒高校资产,校企改革再进一步
本次股权转让方复芯凡高为复旦大学100%控股的企业,长期作为复旦微电的第一大股东。而受让方国盛投资是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这意味着,原本由高校持有的核心科技企业股权,正通过非公开协议方式划转至地方国资运营平台。
这一操作被明确归因于“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需要”,也是近年来持续推进的校企体制改革的延续。通过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纳入统一的国资管理体系,有助于实现资源统筹、资本运作专业化以及产业协同效率提升。
控制权未变,但资源协同空间打开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转让后,复旦微电仍将维持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治理结构。国盛投资虽成为第一大股东,但持股比例并未形成绝对控制,且已承诺18个月内不减持。
与此同时,公告多次强调,复旦大学将继续与公司保持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一体化发展。这表明,技术源头的支持不会因股权变动而削弱,反而可能借助国资力量进一步强化。
国盛集团作为上海三大国资平台之一,已在集成电路领域深度布局,持有沪硅产业、紫光展锐、上海临港等多家关键企业股权,并在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拥有丰富资源。其入局有望为复旦微电带来更强的产业协同、融资支持和市场拓展能力。
业绩回暖叠加AI机遇,未来可期
从业绩看,复旦微电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3.28%,净利润大增72.69%,展现出明显复苏态势。公司持续高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占比达28.99%),正推进基于先进制程的超大规模FPGA、RF-FPGA等产品量产。
随着AI和数据中心对能效比要求提升,FPGA作为“CPU+FPGA+GPU”异构计算架构的关键一环,正迎来新的增长窗口。在此背景下,国资的战略加持或将成为复旦微电加速国产替代、抢占高端市场的关键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