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高达51.44亿元的股权交易正在搅动中国半导体产业格局——上海国资巨头国盛集团即将接手复旦微电12.99%股份,一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这场看似简单的股权转让,背后却是上海国资对本土芯片力量的战略整合,也释放出国有资本加速布局硬科技核心赛道的强烈信号。
交易本质:国资整合而非控制权变更
根据公告,上海国盛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拟以每股48.20元的价格,受让复芯凡高持有的1.07亿股复旦微电股份,总价51.44亿元。交易完成后,国盛投资将取代原股东复芯凡高,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值得注意的是,复旦微电仍将维持“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这说明此次交易并非谋求控制权,而是通过国有资本平台统一持股管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我们观察到,转让方复芯凡高由复旦大学全资持有,此次退出是“基于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需要”,属于上海市层面推动的国有资产优化布局。而受让方国盛投资的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本身就是市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这意味着,复旦微电的国资背景从高校体系转向了更专业的资本运作主体,有助于未来在产业协同、融资支持和战略规划上获得更强支撑。
战略意图:强化产学研协同与产业链安全
尽管控制权未变,但这次整合的深层逻辑不容忽视。复旦微电作为国内FPGA、安全芯片和低功耗MCU领域的领军企业,技术自主性强,产品广泛应用于金融、工业、通信等关键领域。国盛入主后,公告明确提到将继续支持复旦微电与复旦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共建创新中心和联合攻关机制。
这表明,上海正试图打造“高校研发+国资赋能+产业落地”的闭环生态。一方面保留复旦的技术源头优势,另一方面借助国盛的资本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这种模式有利于增强区域产业链韧性,也为后续可能的国家级项目申报、大基金对接创造更有利条件。
市场影响与后续看点
目前该交易尚处框架协议阶段,还需通过国资审批、经营者集中审查及交易所合规确认等多项程序,存在不确定性。但从市场反应看,近期复旦微电ETF资金呈现净流入趋势,两融余额也处于历史较高分位,显示专业资金关注度在提升。
未来值得重点关注两点:一是国盛是否会在锁定期(18个月)后进一步增持;二是此次整合是否会带动更多上海本地集成电路企业纳入国资统筹体系。可以预见,在政策与资本双重驱动下,国产芯片企业的结构性机会正在加速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