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电子刚刚放了个“定心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已完成4亿元增持计划。这事听起来不算炸裂,但细看下来,分量不轻。
根据公司10月20日发布的公告,自2024年10月19日披露增持计划以来,控股股东中电国基南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基南方”)及其一致行动人中电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电科投资”),在近一年时间里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增持730.04万股,累计投入资金约4.01亿元,精准落在原定4亿至7亿元的区间下限之上。其中国基南方增持约335.97万股,金额2.00亿元;电科投资增持约394.07万股,金额也接近2.01亿元,双双完成各自不低于2亿元的承诺。
增持完成后,二者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从原来的55.45%上升至56.68%,控制权进一步巩固。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增持从2024年12月27日开始,持续到2025年8月26日,跨越了近8个月的市场波动周期,并未选择一次性大笔买入,而是采取了相对稳健的节奏操作,显示出较强的计划性和执行力。
增持背后,是信心还是布局?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简单的维稳动作。4个亿的资金量对一家市值几百亿的科创板企业来说不算小数目,更何况出自央企背景的股东之手。国基南方和电科投资同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体系,背后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这种“国家队”级别的增持,往往不只是为了短期托市,更多是在传递一种战略信号——对国博电子长期价值的认可。
我翻了一下背景资料,“十二五”期间央企就开始推动科研院所与产业集团整合,强调“产研一体化”。而国博电子本身就是源自中国电科第五十五研究所的改制企业,典型的技术型军工电子平台。这类企业在资产注入、技术转化方面一直有较强预期。此次增持虽不涉及股权结构变化,但进一步强化了大股东对其发展的支持态度。
更让我在意的是那句承诺:增持后至少6个月内不减持。这意味着未来半年内,这部分筹码是“锁死”的,客观上减少了流通压力。结合当前股价表现——最新报71.58元,近期跌幅3.76%——这笔增持更像是在阶段性低位逐步吸筹,而非被动护盘。
当然,也不能盲目乐观。公告明确指出,本次增持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也不触及要约收购,对公司治理结构无实质影响。说白了,这只是“加仓”,不是“变局”。但对于关注军工电子、半导体国产替代赛道的投资者来说,这种来自实控人层面的真金白银投入,至少是个积极的风向标。
在我看来,比起股价一时涨跌,更值得留意的是这类央企系公司在资本运作上的节奏感。它们不张扬,但每一步都踩得扎实。当“国家队”开始默默加码,或许正是我们该多看两眼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