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盟科药业(SH688373,前收盘价:7.13元,市值:46.74亿元)宣布终止与海鲸药业的定增事项,这场持续近两个月的资本博弈最终以定增计划的落空告终。从定增预案的高调推出到最终的戛然而止,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公司内部股东之间的分歧,更是盟科药业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深层次挑战。
自9月22日披露定增预案以来,盟科药业的定增之路便充满波折。公司拟向海鲸药业定向发行约1.64亿股A股股票,募资10.33亿元,海鲸药业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然而,第一大股东Genie Pharma的强烈反对,使得这一计划陷入僵局。尽管10月9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以超过80%的赞成票通过了定增计划,但最终公司董事会仍决定终止定增,理由是持续推进可能影响公司稳健经营。
定增终止背后,是盟科药业在公司治理上的困境。作为一家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的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分歧和意见冲突难以快速协调。Genie Pharma的反对不仅基于对定增方案的质疑,更可能涉及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和控制权的争夺。这种内部矛盾若不能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公司的决策效率和战略推进。
与此同时,盟科药业的核心产品康替唑胺自2021年上市以来,销售业绩始终未能突破亿元关口。受限于抗菌药三级分级管理制度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康替唑胺的市场放量缓慢,难以覆盖公司的运营成本,导致公司过去四年累计亏损超13亿元。尽管今年前三季度业绩有所回暖,但仍未实现盈利,盈利难题仍是公司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股东分歧、核心产品困境的多重挑战下,盟科药业的未来之路充满不确定性。然而,公司也并非没有机会。一方面,随着多产品管线的推进,公司有望在抗感染领域形成更丰富的产品组合,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需要在公司治理上加强股东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更加透明和高效的决策机制。
同时,公司应积极寻求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提升核心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加快新产品的上市速度,以实现盈利目标。总之,定增终止只是盟科药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插曲。公司未来的走向,将取决于其能否在内部治理、产品布局和资金筹集上找到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