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7 13:23:39 股吧网页版
玻尿酸龙头华熙生物遭遇股东减持、业绩失速,赵燕的“二次创业”考题:控费与投资能否破局?
来源:华夏时报网


K图 688363_0

  面对原始股东连续减持与股价自高点跌超八成的压力,华熙生物正经历资本市场信任危机。公司核心护肤品业务收入近两年大幅下滑,叠加原料与医疗终端板块增速转负,导致其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双双显著回落,昔日“玻尿酸龙头”遭遇严峻的经营挑战。

  在市值缩水与业绩下滑的双重压力下,华熙生物启动“刮骨疗毒”式改革,通过降本增效实现利润阶段性反弹,同时收缩非核心品牌、密集布局对外投资寻求新增长。但控费驱动的利润改善缺乏内生动力支撑,核心护肤品业务复苏乏力,对外投资尚未兑现收益且过往并购存在业绩拖累,董事长赵燕的“二次创业”仍面临主业重振与投资转化的双重考验。

  就上述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向华熙生物致函询问,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减持潮叠加业绩低迷

  作为曾经的“玻尿酸龙头”,华熙生物正遭遇资本市场与经营层面的双重考验。

  11月4日,华熙生物公告显示,公司第二大股东、原始股东国寿成达计划在2025年11月24日至2026年2月20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963.3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以11月4日52.05元/股的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市值约达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国寿成达近一年来的第二次减持,早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其已减持549.68万股,占总股本1.14%,被视为打响机构撤离的“第一枪”。与此同时,包括易方达、华夏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旗下ETF产品也在2025年三季度减持华熙生物股份。

  股价方面,截至2025年11月6日,公司收盘价为49.8元/股,较历史最高点跌幅超82%;市值仅余240亿元,较峰值蒸发超1200亿元。市场分析认为,股价持续低迷与公司近年业绩表现不佳密切相关。

  华熙生物的业绩压力在最新财报中体现得尤为明显。2025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营收31.63亿元,同比下降18.36%;归母净利润2.52亿元,同比下滑30.29%,延续了2024年上市以来“最差业绩”的颓势。

A.png

  (来源:2025年三季报)

  这背后是其核心业务——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原功能性护肤品)收入的持续萎缩。该业务板块曾凭借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等品牌推动公司高速增长,但自2023年起“增长神话”终结,当年收入较上年减少8.5亿元至37.57亿元;2024年收入进一步降至25.69亿元,同比降幅超3成,减少近12亿元,上述四大品牌直销与经销渠道收入跌幅均超20%,其中BM肌活降幅高达52.06%;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收入仅9.12亿元,同比再降33.97%,业务占比跌至40.36%。

  原料业务与医疗终端业务同样未能幸免。2024年还保持9.47%同比增长的原料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6.26亿元,同比微降0.58%;2024年增速达32.03%的医疗终端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6.73亿元,同比下滑9.44%,三大板块集体失速对公司业绩形成“三重击”局面。

B.png

  (来源:公司财报)

  控费见效但核心难题待解

  面对业绩与市值的双重压力,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于2025年3月宣布重返经营一线,推动“刮骨疗毒”式改革,重点聚焦降本增效。从2024年10月改革启动至今,降本增效已初见成效,但核心业务的复苏仍需时间。

  从单季度业绩来看,改革效果已逐步显现。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89%,终结了自2024年第二季度以来的连续下滑;第三季度利润增长趋势延续,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幅达55.63%。利润改善的核心驱动力来自成本控制,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减少5.14亿元至11.17亿元,销售费用率降至34.26%,降幅达31.50%;营业总成本同比下降16.63%。其中,第二、第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9.86%、31.65%,同期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2.46个百分点、8.27个百分点。

  不过,利润增长的“水分”仍需警惕。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非经常性损益达1983.3万元,主要依赖政府补助等非持续性收入;若剔除该部分,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1169.55万元,同比增幅也仅10.51%。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仅1.85亿元,同比下降43.20%,反映出公司内生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山东隆湶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李富民表示,“降本增效本质是‘财务止血’,不是‘经营造血’。”他进一步警示,“当前的利润反弹不可持续,2026年若营收未能恢复两位数增长,费用率将被迫回升,利润再次‘塌方’。”

  为聚焦核心业务,华熙生物在2025年启动品牌“瘦身”计划,今年三季度先后关停儿童护肤品牌润熙禾、胶原蛋白主打品牌润熙泉。

  在聚焦核心业务、收缩非核心品牌的同时,华熙生物在对外投资领域动作频频,试图通过产业链布局打开增长新空间。从公司2025年半年报披露信息来看,其已累计对外投资7家私募基金,总拟投资规模合计达10.09亿元。不过,这些布局尚未转化为实质性业绩贡献,反而产生了阶段性亏损,今年上半年上述投资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为-359.19万元,累计利润影响更是达到-1112.69万元。

  即便如此,公司的投资步伐并未放缓,2025年9月,华熙生物以1.38亿港元战略入股港股“中国核酸药物第一股”圣诺医药,10月再出手投资植物源重组蛋白技术企业禾元生物,持续向生物科技、医药等领域延伸触角。对于这一布局,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长远看,若能实现技术协同,将强化华熙在合成生物学时代的平台价值。”

  而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则给出了更辩证的看法,“这种‘一边主业收缩,一边对外扩张’策略需辩证看待。一方面,对外投资可能是公司寻求新增长点、分散风险的举措,通过布局其他领域,开拓新业务,为公司发展带来新机遇。另一方面,在主业承压时扩张,若资源分散过度,可能影响主业恢复和发展,且对外投资存在不确定性,若投资项目未能达预期,将给公司带来更大压力,公司需谨慎评估投资风险和收益,确保扩张与主业发展相协调。”

  不过,相较于对外投资的积极布局,华熙生物过往的并购案例却暴露出成效不及预期的问题,部分标的甚至成为业绩拖累。最典型的莫过于2022年的一笔关键并购。当年,华熙生物以2.33亿元收购的益而康生物51%股权,此次收购形成了1.78亿元的商誉,旨在切入胶原蛋白赛道,但这一战略布局未能如预期般成为业绩增长点,反而迅速沦为“包袱”。益而康2024年亏损564万元,直接导致华熙生物计提了约7408.88万元的商誉减值准备,这一金额约占其当年净利润的43%。即便2025年上半年益而康净利润实现回正,也仅录得百万余元的微薄盈利,与收购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C.png

  (来源:公司财报)

  当前来看,护肤品业务收入下滑趋势尚未扭转,前三季度核心板块仍在承压;对外投资的回报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对冲主营业务的颓势。对于华熙生物而言,控费带来的利润改善只是“止血”,如何重振护肤品业务的市场竞争力、让新业务与投资转化为实际营收,将是董事长赵燕“二次创业”路上的关键命题,也决定着公司能否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信任。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