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市值医美巨头,突然向券商“开炮”!
5月17日深夜23点41分,华熙生物在其官方微信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对当下“玻尿酸过时”的市场观点发起驳斥。华熙生物发文称,“这个经历了几代中国科学家努力的产业在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概念切换中遭遇了谎言与践踏”。


文章称,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时”绕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塑造沙土高楼。
多家券商研报被点名
值得注意的是,华熙生物在文章中直接点名,包含西部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并表示,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所谓“对比研究”。所有人都可以检索到这些大量散布的“研究报告”来自哪家机构、围绕哪家企业、发布于什么时间,他们的名字与误导性言论被永久地记录在了互联网的世界里。
华熙生物表示,这些误导性“结论”伴随着随后兴起的“玻尿酸过时论”被媒体和自媒体红人广泛传播,形成了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舆论共振,伤害了经过几代人努力的、一个中国优势产业的市场转化基础。
对此,南财快讯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华熙生物,接线工作人员表示,大家对于成分的功效以及应用范围可能存在认知层面的区别。当前公众号文章暂未给公司带来相应纠纷。针对文章中提到的误导性言论,公司是否进一步维权仍需看下一步安排。
针对研报内容争议问题,南财快讯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西部证券,接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暂未注意到此事,关于研报内容,需联系公司研报产出部门。
“医美茅”风光不再?
二级市场方面,一度有着“医美茅”之称的华熙生物股价最高曾触及309.43元/股,但自2021年7月底,公司股价长期处于下行趋势,截至5月19日收盘,华熙生物报50.6元/股,微涨0.22%。对于公司股价是否受部分研报言论影响,上述华熙生物工作人员表示,股价波动是综合原因。


核心业务收入下滑超三成
据上市公司公告,在华熙生物三个细分业务板块中,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即原来的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线)贡献近一半营收。2024年,该业务实现收入25.69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47.92%。但这也是华熙生物报告期内唯一下滑的业务板块,同比下降31.62%。
市值距高位蒸发超1000亿元
2023年以来,华熙生物净利润持续下滑,股价也随之暴跌。据Wind数据,华熙生物2021年市值最高曾超1400亿元,目前市值仅为244亿元。

华熙生物近年财报
而2022年在港股上市的巨子生物则是业绩和股价齐飞,目前市值已近900亿港元。
另一家在北交所上市的重组胶原蛋白公司锦波生物,近些年来也是业绩和股价齐飞,近两个多月股价翻倍,目前市值已达460亿元。

巨子生物近年财报

锦波生物近年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