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飞测亮出三季度成绩单:营收猛增近五成
中科飞测在近日召开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向市场传递了关键经营信号。根据会上披露的数据,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2.02亿元,同比增长47.92%,增长势头强劲。尽管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469.85万元,但亏损幅度已同比明显收窄。这一数据背后,是其核心产品在国产替代进程中逐步打开局面的体现。
在说明会上,董事长兼总经理陈鲁重点介绍了公司在明场与暗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方面的进展。他表示,这两类设备的出货量和订单数量均实现快速增长,已覆盖多家国内头部逻辑和存储芯片制造客户,验证进展顺利。其中,明场设备已获得客户对测试数据的积极反馈,而暗场设备也预计很快将实现收入转化。这表明中科飞测的技术能力正在被主流产线认可,商业化落地进入加速期。
国产化率仍低,但窗口期已打开
面对投资者关于“当前国内量检测设备国产化率”的提问,陈鲁坦率回应:目前整体国产化率依然非常低。依据VLSI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大陆质量控制设备市场规模达55.9亿美元,前五大海外厂商合计占据超85%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包括中科飞测在内的本土企业仍处于奋力追赶、抢占份额的阶段。
但我认为,这恰恰说明行业天花板远未触及。随着逻辑工艺向14nm甚至7nm演进,以及存储芯片层数增加、HBM技术普及,制造环节对检测频次和精度的要求显著提升,量检测设备的重要性与单机价值都在上升。这种趋势下,国产设备的导入机会反而更大——因为先进制程更依赖精细化过程控制,客户更有动力尝试多元供应链以降低风险。
我怎么看中科飞测的现在与未来?
从财务角度看,中科飞测虽尚未盈利,但营收高增长叠加亏损收窄,符合半导体设备企业成长规律。不过,ROIC偏低和资本支出大幅增加也提示我们,公司正处于高强度投入期,现金流压力值得关注。
技术面上,股价短期处于下跌通道,主力资金连续五日净流出,行业整体也在调整。但我注意到,当前WR指标处于超卖区,且BIAS负乖离较大,存在技术性修复可能。更重要的是,公司在先进制程检测领域的突破不是概念炒作,而是有真实客户验证支撑的进展。
所以我认为,中科飞测正处于“从0.5到1”的关键跃迁期。它不再是纯题材股,但也没完全兑现业绩。接下来的关键观察点是:暗场设备能否如期形成批量订单?客户验证是否能从Tier 2向一线大厂全面渗透?
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即便短期承压,中长期的成长确定性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