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风光无两的微逆(即微型逆变器)“双雄”——禾迈股份(688032.SH)和昱能科技(688348.SH),如今却变成了“难兄难弟”。
这两家厂商继2023年净利润出现下滑后,于2024年进一步延续颓势。不仅如此,在2025年一季度,昱能科技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禾迈股份尽管营收微增,但是净利润出现亏损。
5月15日,昱能科技财务负责人、董秘朱佳磊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5年公司营收将呈现20%~30%的增长,考虑到海外市场受汇率的影响,目前净利润并不好判断。
相比刚刚上市后业绩和股价飙涨的辉煌光景,禾迈股份和昱能科技的光环已然褪去。2021年和2022年,禾迈股份和昱能科技分别以每股557.8元和163元的“超贵”发行价登陆科创板,并实现超募48亿元和27亿元。其中,禾迈股份不仅创造了史上最高发行价纪录,而且股价曾一路涨至逾1300元/股。
但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禾迈股份和昱能科技在历经欧洲市场需求爆发后尽显增长疲态,同时股价也从高位跌落。截至5月15日收盘,禾迈股份和昱能科技股价分别为101.64元/股和41.81元/股。
核心业务增长乏力?
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电网传输和用户使用的交流电。微型逆变器作为光伏逆变器的一种类型,主要应用于欧洲等分布式市场,这也是禾迈股份和昱能科技的核心产品。
2022年,欧洲能源危机刺激了光伏和储能市场需求增长,尤其带动了户用市场需求爆发。在此背景下,禾迈股份和昱能科技的微型逆变器业务迎来发展机遇,业绩“水涨船高”。当年,禾迈股份微型逆变器及监控设备收入达12.40亿元,同比增长174.62%。昱能科技微型逆变器收入达10.65亿元,同比增长107.32%。
“2022年微逆市场开始突然爆发,首先是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自然增长,包括户用屋顶和工商屋顶光伏系统,同时微逆替代组串逆变器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另外,欧洲新增了一个特定应用市场,就是DIY市场。DIY市场与屋顶市场可以互补,包括阳台、后花园、车库等。”昱能科技高管曾指出。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欧洲能源危机使需求前置,叠加电价回落、补贴退坡等影响,微型逆变器市场进入较长时间的去库存周期。
2023年下半年以来,禾迈股份和昱能科技业绩增长呈现疲软态势,当年第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降,全年净利润也出现下滑。
昱能科技在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提到,从整个行业上看,欧洲市场的经销商库存积压情况可能严重一些。合适的库存大概在4个月左右。目前来看,在供应比较正常的情况下,调整到这样的库存量大概还要1~2个季度。
实际上,尽管2024年下半年以来,欧洲市场库存去化加速,并逐渐接近尾声,但是昱能科技和禾迈股份的2024年业绩表现并不乐观。
2024年,禾迈股份实现营收19.93亿元,同比下降1.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4亿元,同比下降32.75%。同期,昱能科技实现营收 17.71亿元,同比增长24.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亿元,同比下降36.41%。
从核心产品上看,微型逆变器业务增长表现乏力。2024年,禾迈股份微型逆变器出货98.62万台,同比下降25.22%。微型逆变器及监控设备收入12.27亿元,同比下降13.24%,毛利率53.54%,同比增加5.31%。同期,昱能科技微型逆变器及能量通信产品出货96.07万台,同比下降1.93%;收入9.84亿元,同比下降6.18%,毛利率38.44%,同比增加4.54%。
对于微型逆变器销量下滑,禾迈股份董秘办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存在其他友商低价抢市场的情形。而公司并未采取降价销售策略,产品保持高端定位。
禾迈股份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称,微逆总体需求量在增加,市场渗透率也在提高。随着公司新产品的推出,成本优势凸显,2025年有望抢占更大市场份额。目前可以看到微逆在屋顶市场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实际上,目前欧洲市场需求已经逐步回暖。对于2025年欧洲微型逆变器市场表现,朱佳磊向记者表示,适用于阳台场景的微逆市场竞争激烈,昱能科技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希望获得较好市场反馈。在经历库存去化周期后,预计户用屋顶市场的微逆需求会呈现20%~30%增长。此外,工商业市场的微逆需求预计会随着整个欧洲市场的需求恢复20%~30%的增长。
打造新盈利支撑点
从禾迈股份和昱能科技的业务分布来看,除了欧洲这一最大业务市场之外,北美、拉美、亚太也是重要布局市场。
2024年年报显示,禾迈股份的微型逆变器及监控设备产品在拉美地区、北美地区和亚太地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41亿元、0.99亿元和0.98亿元;同期,昱能科技在美国、加拿大和拉美区域的微型逆变器及能量通信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64亿元、1.25亿元和0.49亿元;智控关断器产品在美国销售收入为1.5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受美国加征“对等关税”风波影响,禾迈股份和昱能科技在美业务也备受关注。禾迈股份此前回应投资者表示,其目前出口美国的业务比重较小,美国关税政策不会对经营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朱佳磊向记者表示,实际上这对昱能科技影响较小。由于昱能科技全部通过委托加工方生产,而加工商在全球很多主要市场都有加工厂,因而可以灵活切换到低利率区域生产。而且,关断器产品在美国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占比高,毛利率高,因此可以通过涨价应对。
此外,在上市以后,禾迈股份和昱能科技朝着境内外双市场和光储双市场并举发展的路径,并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4年,禾迈股份对业务和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在主要业务的介绍内容中,该公司已经剥离电气成套设备及元器件等类别,同时增加了组串式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及储能系统等。禾迈股份董秘办人士告诉记者,电气成套设备及元器件业务本身毛利率不高,并未形成规模化效应,考虑到效益难有较好显现,因而舍弃了这一业务。
从收入构成来看,除微型逆变器及监控器设备业务之外,当前储能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是禾迈股份的重要收入来源。2024年,其储能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分别实现收入3.12亿元和4.03亿元,同比下降0.1%和增长156.88%。
值得关注的是,禾迈股份近年来不断丰富产品矩阵,重视开发中大功率产品以满足大型商业和地面场景的需求。比如,该公司在2024年推出了320kW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同时,其加大对集中式地面电站、分布式工商业光伏电站开发与运维业务的开发力度。
禾迈股份董秘办人士告诉记者:“近几年,公司加快推进多条产品线战略布局,增加了研发投入及市场拓展等。原因在于,产品研发完成后,需要推进不同区域市场的销售,加大销售团队建设,提高营销力度并培育市场。”
但这对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业绩都造成了影响。其中,2025年一季度,禾迈股份在营收微增同时,净利润亏损0.1亿元。从原因上看,主要系销售增长放缓,但公司加大人才储备、增加研发和市场投入所致。
除了微型逆变器及能量通信产品,工商业储能系统和户用储能产品是2024年昱能科技的收入增长亮点,并有望对2025年公司业绩形成支撑。
具体而言,由于昱能科技的工商业储能业务在国内快速开展,并实施了多个标杆项目,带动了工商业储能系统及服务业务营收增长。2024年,该项业务实现收入5.42亿元,同比增长229.42%。
同期,随着欧洲市场库存去化接近尾声,户储需求逐步修复,昱能科技的户储产品销售收入也有所增长。2024年,该项业务实现收入0.33亿元,同比增长364.88%。
记者注意到,2025年一季度,受元旦、春节等假期因素影响,昱能科技工商业储能业务在报告期内并网验收的项目较少,使业绩有所下滑。但朱佳磊告诉记者,预计今年昱能科技国内市场工商业储能业务的表现与去年持平,同时公司在今年会向海外进一步拓展,希望能够实现突破,至少形成千万级的收入。另外,随着欧洲家庭对于户用储能设备接受程度越来越高,预计户用储能业务也将会实现较好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