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9 10:15:10 股吧网页版
之江生物:前期库存影响已基本消化 将通过建立独立创新药研发平台实现战略转型|直击股东会
来源:科创板日报


K图 688317_0

  近日,之江生物(股票代码:688317)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会。本次会议现场及网络投票股东共计112人,代表股份约7282.1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7.9%。

  根据会议表决结果,《关于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的议案》以99.52%的高票通过。其中现场参会股东及代理人6名,持股7169.44万股;网络投票股东106名,持股112.75万股。该公司全体5名董事线上出席会议,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倪卫琴现场出席会议。

  据悉,该议案主要内容为:公司及合并范围内子公司拟开展额度不超过2000万美元(或等值其他货币)的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类型包括外汇远期、掉期、期权及结构性远期等产品,交易对手限定为具备资质、经营稳健的境内大型金融机构。该额度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可滚动使用。

  之江生物表示,开展此项业务主要因公司进出口业务多采用美元等外币结算,汇率波动可能对经营业绩产生影响。通过外汇衍生品交易可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此项业务将以套期保值为目的,不进行单纯投机性交易。

  会议上,有投资者针对该公司三季报提出疑问:“公司三季报显示,海外营收仅230余万元,为何需要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

  之江生物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倪卫琴表示,虽然当前海外业务规模不大,但公司正处于海外布局的关键阶段。海外业务处于布局阶段,包括日本等新开拓市场都使用美元结算。此外,之江生物还有一些国际运营商的采购需求,包括当前新开拓的日本的市场以及布局其他国家。

  她进一步解释道:"公司也在关注海外并购标的,未来更多的海外布局会比较多,包括业务层面,包括一些战略方面的布局。外汇业务是为未来战略及资金多元化做准备。"

  前期库存影响已基本消化

  之江生物是国内技术先进、产品齐全的分子诊断领军企业,专注于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主要产品为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安全、医学临床诊断、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等领域,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43.29万元,同比下降34.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37.79万元。尽管营收出现下滑,但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却不降反增,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46.51%,较去年同期增加18.11个百分点。

  据其财报显示,之江生物今年第三季度设备销售收入仅为95万元。对此,倪卫琴解释,这反映了行业的特殊性:"行业原来多以借用设备为主。我们是设备和试剂整体给客户带来解决方案的,很多情况下设备以借用形式,比如通过经销商,或有些客户直接向我们借用为主。"

  在倪卫琴看来,医疗器械行业发生一定变化。在疫情前,该行业普遍采用设备借用模式。疫情期间,受需求上升驱动,设备销售成为主流。随着疫情结束行业回归常态化,设备销售已不再作为普遍业务模式。同时,行业规范化进程加快导致决策周期延长,入院设备采购流程放缓。

  对于之江生物营收减少,现场投资者表示,公司试剂销量从疫情期间的高位回落至本季度的数千万元级别,降幅显著,并据此询问公司疫情的相关影响是否已完全出清。

  倪卫琴对此回应称,公司已无任何新冠相关业务,且前期库存影响已基本消化。“通过连续多个季度的资产减值计提,公司库存现已回落至正常水平。”

  推进创新药与类器官业务

  在创新药研发进展方面,现场投资者对于之江生物与三优生物的合作项目关注度较高。

  今年10月29日,之江生物与三优生物宣布正式签署创新生物药自动化开发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药物研发自动化,系统性升级抗体药分子筛选工艺,旨在缩短研发周期、提升研发效率与成果转化能力。

  通过引入之江生物的自动化、智能化系统,三优生物将系统性升级抗体药分子筛选工艺,显著加快药物研发进程。

  据倪卫琴介绍,公司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开始布局创新药领域,此前业务一直聚焦于分子诊断相关的仪器设备。她进一步说明,开展创新药研发的契机在于对三优生物的战略投资,该公司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和项目基础。

  她详细介绍了研发进展:"我们最早的时候是先做传染病方面的,因为我们对传染病会比较深入,会比较有自己的感知和理解。后来我们又引入了一个肿瘤的项目。现在这两个项目都在推进中。"

  对于具体进展,倪卫琴表示现在公司还没有达到能申请临床的阶段。"创新药研发处于临床前阶段。首先它可能在细胞层面进行研究,包括小动物到大动物的实验过程。目前小动物实验已经完成,现在正在推进大动物实验。而且设计模型不太一样,对实验室要求都比较高,很多都要在那种一定等级的生物等级的实验室才能开展。"

  关于类器官业务,倪卫琴认为之江生物在类器官领域的布局主要基于两大核心优势:底层材料研发与自研芯片技术。“类器官技术通过构建高度模拟真实器官的三维细胞模型,为药物筛选提供了更接近人体生理环境的实验平台。”

  在应用层面,该技术已实现个体化精准医疗的重要突破。据倪卫琴介绍,肿瘤患者术后可利用自身细胞构建类器官模型,通过全球药物库的高通量筛选,提前锁定有效治疗方案。这种"药物预筛"模式为潜在复发风险提供了前瞻性的治疗储备,提升了救治成功率。

  之江生物通过融合材料科学、芯片技术与生命科学,正致力于构建从底层技术到临床应用的完整解决方案。倪卫琴表示,类器官技术的第二大价值在于创新药物开发领域。通过构建成熟的类器官模型,研究人员能够直接进行药物有效性筛选,这一过程相当于在体外完成初步的临床实验。

  在技术布局方面,倪卫琴表示,“我们除了做类器官平台以外,底下的材料、底下的芯片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她进一步说明,由于芯片实现自研,公司未来不仅能够提供技术服务,还将具备核心材料的供应能力。这种垂直整合的技术路线,正助力之江生物在类器官领域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

  将通过建立独立创新药研发平台实现战略转型

  针对投资者关注的三优生物投资策略,倪卫琴表示,三优生物是一家CRO公司,其核心定位是为药企提供研发服务,优势在于可通过权益分成或里程碑收益获取回报,但业务边界清晰,不会涉足自主药物研发领域。

  倪卫琴表示,之江生物想要往创新药方向发展,未必一定要通过继续投资三优来证明。“公司将通过建立独立的创新药研发平台实现战略转型。增持股份与创新药投入是两个不同的逻辑,我们可以通过自主平台建设来推进创新药布局。”

  对于具体合作模式,倪卫琴表示三优生物已与华东制药等多家大型药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其特色在于一种灵活的权益共享模式。“一个项目有可能一开始大家共同投入,相对收费低一点,等到一定的里程碑的时候,就有一些收益可以共享。这个模式也挺好的。”

  在资金运用方面,倪卫琴回应了关于公司账上二十余亿现金的规划,表示投资团队持续在评估各类项目。“我们一直在看项目,看的范围比较广。更多考虑协同效应。”她提到,投资布局将围绕主业展开,“不管是体外诊断技术、原材料还是设备都会看”。

  对于股份回购后的处置方式,倪卫琴表示,“回购股份可用于股权激励或者出售。不管注销还是抛售,都是所有股东受益。”现在有投资者提出,若选择抛售可能引发市场对管理层信心的担忧。对此,倪卫琴回应称:“公司将进行审慎的全面考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