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泉技术刚刚结束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管理层向投资者展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35.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05.82万元,成功扭亏为盈。这份业绩在当前的商用车智能网联领域显得尤为难得。
细看业务结构,智能座舱和控制器业务增长最为迅猛。董事长何军强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透露,公司目前以前装业务为主,占比超过90%,客户覆盖商用车、乘用车、两轮车等多个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商用车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乘用车和两轮车业务正在快速崛起,部分项目已逐步进入批量阶段。
在商用车智能网联这个传统优势领域,鸿泉技术自称已属于龙头企业,客户基本覆盖主流主机厂。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产品升级路径——控制器从分立ECU向车身域控演进,公司正致力于提升商用车的单车价值量。这种产品结构的升级,或许能为公司在存量市场中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研发投入方面出现了一个微妙变化。第三季度研发费用3422.73万元,同比减少2.92%,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减少约11.35%。管理层解释这是对项目承接和研发投入加强管控的结果,人员调整导致费用收敛。目前公司将智能座舱和控制器作为重要研发方向,尤其在乘用车和两轮车领域投入较大研发力量。
海外业务进展值得留意。公司已完成eCall和NG eCall产品开发,获得欧盟紧急呼叫系统认证,海外版产品已开始出货。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国标eCall的推进,预计2027年7月1日开始强制执行,适用于M1和N1车型。这为公司开拓乘用车客户网联业务提供了破局机会。
两轮车业务被公司明确为重要发展方向。董事会秘书章旭健判断,两轮车智能化将是未来趋势,尤其是在中高端摩托车、电动车方面。行业头部玩家的新品多数已具备智能仪表、导航、辅助驾驶等功能,智能化功能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从季度数据看,公司Q3收入同比增长33.12%,净利润扭亏为盈,但环比二季度有所减少。何军强解释这主要源于三季度毛利率下降,芯片电子物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同时高毛利率的软件平台开发业务在三季度确认收入较少。结合重卡销量和项目量产进度,预计四季度收入仍有望保持增长。
控制器业务的产品矩阵正在丰富。除了已量产的热管理控制器、座椅控制器等产品,公司还开发了车身域控制器和国七后处理控制器等新产品,相关产品已获得客户定点,正在开发和验证测试中,预期明后年有望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观察公司近期动向,证券简称从“鸿泉物联”变更为“鸿泉技术”,反映出公司业务范围的拓展。从最初以车联网终端为主,转变为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控制器和软件平台开发四大类业务协同发展的模式。
尽管业绩表现向好,但资本市场似乎另有考量。就在业绩说明会当天,公司股价下跌5.70%,收于25.81元。与此同时,股东千方科技计划减持不超过3%股份的消息可能也对市场情绪产生了一定影响。融资数据显示,近期融资客连续净偿还,累计达849.57万元。
在商用车行业复苏的背景下,重卡市场表现成为关键变量。根据方得网数据,今年1-9月份我国重卡市场累计销售82.3万辆,累计增幅20.5%。在国四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预计四季度重卡销量仍有望保持增长。
鸿泉技术正处在一个业务转型的关键节点。商用车基本盘稳固,乘用车和两轮车新业务快速成长,产品结构从单一网联终端向多元化控制器升级。这种业务重心的调整能否在财务数据上得到持续体现,还需要观察后续季度的业绩表现。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