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据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消息,2025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将于11月20日至22日在合肥举办。大会以“百年量子智启未来”为主题,预计吸引全国10余个省份、600多家单位、4000余人参与,人员规模、企业数量及展览规模均将再创新高。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赵明介绍,本次大会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将通过系统回顾量子百年发展历程,纪念量子力学诞生一百周年,也将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积极探索推进量子科技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将量子科技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前瞻性部署,有望助推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迈向商业应用。在此大背景下,上述大会或将收获行业与市场的更多关注。
量子科技加速突破
量子通信被认为是未来信息科学的重要支柱,能够突破经典通信的性能极限,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信息传输。今年以来,我国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提高了利用量子技术获取、传输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
在量子计算领域,今年3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研制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正式对外发布,其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的速度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比目前国际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
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电信近期成功完成全球首个超百公里的空芯光纤共纤传输实验,创下该领域全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量子-经典共纤传输技术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
在量子测量领域,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自主研制的钻石单自旋传感器、量子磁力仪、微波场强仪等量子传感器。
市场空间有望突破千亿
在政策领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量子科技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标志着量子科技被正式纳入“十五五”规划。
银河证券表示,“十五五”规划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将量子科技置于首位。作为涵盖量子计算、通信与精密测量三大方向的前沿科技,量子科技凭借其在超强算力、绝对安全通信及超高精度测量方面的颠覆性潜力,被视为重塑未来产业格局的核心驱动力。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2025年中国量子技术行业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超30%,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75.7亿元,政策、技术、需求为核心动力,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破千亿元。
9只概念股获机构高频调研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今年以来量子科技概念股合计获得313次机构调研。国芯科技、陕西华达、国盾量子、富士达、楚天龙、大豪科技等9只概念股调研频次在10次及以上,几乎相当于月均1次。
国芯科技年内累计获调研25次,排在第一位。公司最近1次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量子安全芯片及模组产品已经对外实现量产出货,特别是多款产品已被中电信量子、问天量子等量子领域的头部企业采用并已实现销售。
陕西华达年内累计获调研17次,排在第二位。公司最近1次接受机构调研时提到,将加大在光模块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和资源协同,积极开拓有源及无源微波产业新赛道,并在商业航天、6G、数据中心等新兴技术方向深化布局。
国盾量子年内累计获调研12次,排在第三位。公司最近1次接受机构调研时透露,公司为各类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以及“星地一体”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提供软硬件产品及各类量子安全服务,下游客户包括政务、金融、电力、通信运营商等对信息安全有较高要求的单位。
资金面上,数据宝统计,截至11月17日,11月以来融资净买入超1亿元的量子科技概念股有4只,分别为中科曙光、国电南瑞、航天电子、科华数据。中科曙光11月以来融资净买入4.9亿元,排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