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近三年来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同期营收比九成左右,但近年来的高研发投入并没有转化体现在未来的营收上,更不说实现扭亏增利。是我们的研发方向还是研发效率出现问题?科技领域技术迭代非常快,一旦技术或产品出来没有应用前景,技术无法商业化,那么高投入研发真有必要吗?企业应如何平衡投入与产出、技术与市场需求、产品与营销的关系?谢谢
国芯科技: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近三年加强研发,持续投入汽车电子、量子/抗量子、AI NPU等公司重点发展方向,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06%、56.26%和89.90%。在较高强度的投入后,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有了明显的成果。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汽车电子芯片已拓展至包含域控芯片、底盘芯片、安全气囊芯片、DSP芯片、辅助驾驶芯片、车身与网关芯片、动力总成芯片、数模混合芯片、新能源电池管理芯片等12条产品线,量子和抗量子技术、产品逐步形成系列化并开始进入实际应用,AI NPU技术路线已然清晰,AI MCU芯片也已开始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2024年,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收入7,577.70万元,同比增长87.17%;2025年上半年,汽车电子芯片业务收入4,915.36万元,同比增长63.81%。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高度重视 RISC-V 指令架构CPU、AI NPU和抗量子技术的研发工作,汽车电子芯片、信创和信息安全芯片新产品不断增加,为公司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公司不仅注重研发工作,也持续高度重视市场和营销工作以及品牌建设,近年来也在持续加强市场团队建设,努力将公司的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市场应用,进而推进公司收入的增长,目前在部分领域已经逐步取得成效,公司将积极汲取您的建议和意见,全力为公司发展而不懈努力。谢谢。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近三年加强研发,持续投入汽车电子、量子/抗量子、AI NPU等公司重点发展方向,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06%、56.26%和89.90%。在较高强度的投入后,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有了明显的成果。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汽车电子芯片已拓展至包含域控芯片、底盘芯片、安全气囊芯片、DSP芯片、辅助驾驶芯片、车身与网关芯片、动力总成芯片、数模混合芯片、新能源电池管理芯片等12条产品线,量子和抗量子技术、产品逐步形成系列化并开始进入实际应用,AI NPU技术路线已然清晰,AI MCU芯片也已开始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2024年,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收入7,577.70万元,同比增长87.17%;2025年上半年,汽车电子芯片业务收入4,915.36万元,同比增长63.81%。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高度重视 RISC-V 指令架构CPU、AI NPU和抗量子技术的研发工作,汽车电子芯片、信创和信息安全芯片新产品不断增加,为公司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公司不仅注重研发工作,也持续高度重视市场和营销工作以及品牌建设,近年来也在持续加强市场团队建设,努力将公司的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市场应用,进而推进公司收入的增长,目前在部分领域已经逐步取得成效,公司将积极汲取您的建议和意见,全力为公司发展而不懈努力。谢谢。
(来自 上证e互动)
答复时间 2025-09-25 18:15:00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