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红
5月9日,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芯科技”)召开业绩说明会。会上,公司董事长郑茳明确表示,2025年公司将重点聚焦信创和信息安全、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两大方向,持续推出系列化高端自主芯片及模组产品矩阵,积极推动人工智能(AI)技术、量子技术与现有产品的融合,以此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回顾2024年,国芯科技实现营业收入5.74亿元,同比增长27.78%,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亏损1.81亿元。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公司多位高管就投资者关注的经营业绩、研发进展、产业布局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回应。
从产品应用领域来看,2024年公司各业务板块表现各异。信创和信息安全业务收入1.4亿元,同比减少3.9%;汽车电子业务收入7577.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87.17%;工业控制芯片业务收入1758.42万元,同比减少47.47%;人工智能和先进计算业务收入3.41亿元,主要来源于定制芯片服务业务,同比增加48.41%,这得益于相关AI和先进计算定制芯片服务完成晶圆生产与客户交付。
在汽车电子芯片领域,国芯科技于报告期内成绩显著。公司围绕12条产品线,实现了汽车MCU、DSP芯片产品线的全系列化覆盖,极大增强了对模组厂商和整机厂商的竞争力。在高端MCU方向,公司基于已量产的CCFC3007XX/CCFC3008XX系列芯片,适时推出CCFC3310PT/CCFC3011PT/CCFC3012PT芯片系列,这些芯片适用于ADAS域控制器等对算力、信息安全及功能安全要求更高的应用场景。
同时,国芯科技持续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在巩固传统车身控制及动力总成应用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域控制、线控底盘等领域的重要客户,多个项目取得定点开发和量产进展。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汽车电子芯片累计出货已超1200万颗,并陆续进入比亚迪、奇瑞等众多汽车整机厂商实现批量应用。
在AI业务布局上,国芯科技瞄准边缘AI市场,积极发展AI MCU芯片业务。公司总经理肖佐楠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紧密结合客户需求与AI技术发展,启动开发CCFC3009PT芯片。该芯片为面向汽车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高端域控MCU芯片,其基础软件与原有基于Power PC的CCFC3XXX系列产品兼容。
在量子安全芯片领域,国芯科技起步较早,研发的终端应用量子安全芯片A5Q、云和服务器应用量子安全芯片CCP907TQ及量子安全模组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已广泛应用于密码机、金融等领域,目前已有客户小批量使用。
郑茳表示,国芯科技所处领域在国内正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在汽车电子芯片方面,虽主要竞争对手为国际公司,但公司通过瞄准中高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以MCU+套片方案提升市场竞争力。
2025年一季度,国芯科技实现营业收入8727.46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3475万元,主要原因是基于先进工艺的定制芯片量产服务生产周期拉长,影响交付进度。不过,郑茳表示,公司在手订单充足,2025年一季度末合同负债达8.94亿元,同比增长263.28%,其中定制芯片服务占比较高,为全年收入增长奠定基础。
国芯科技财务总监张海滨表示:“2025年公司将从减少不必要开支、优化人员结构、加强生产成本管控、实施数字化仓储管控等方面推进降本增效工作。”
展望未来,国芯科技将坚持自主芯片和模组、定制芯片服务双轮驱动策略。郑茳表示,在AI技术方面,持续发展边缘AI技术,推动交叉领域集成创新,加大AI神经网络处理器NPU技术研发投入;在量子技术方面,抓住量子安全技术发展机遇,布局研发抗量子密码算法、芯片和模组产品,致力于成为国际量子安全芯片的先进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