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10亿募资补流,钱从哪来?去哪了?
寒武纪刚刚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拟使用不超过10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不超过12个月。这笔钱来自其2025年9月完成的定向增发——那次发行共募集净额约395.32亿元,每股价格高达1195.02元,堪称科创板“天价定增”之一。而此次用于补流的10亿元,正是这近400亿资金中尚未投入项目的部分。
根据公告,这笔募资原计划投向三大项目: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软件平台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分别拟投入20.54亿元、14.52亿元和4.47亿元。但截至9月底,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仍高达约395.51亿元,意味着项目尚未大规模启动。与此同时,公司已通过自筹资金提前投入芯片项目超2719万元,并计划用募集资金置换。此外,公司还新增上海、深圳、安徽、西安等子公司作为募投实施主体,显示出战略布局正在加速铺开。
募集资金为何“闲着”?
一个拥有近400亿现金的企业,却要动用闲置募资来“补流”,这看似矛盾的操作其实有其合理性。从财务角度看,尽管账面资金充裕,但募投项目尚处前期阶段,资金支出节奏较慢;而企业日常运营(如人力成本、社保公积金等)需通过基本户支付,无法直接动用监管账户中的募集资金。因此,先用自有资金垫付、再定期置换,已成为合规且高效的操作方式。
这也解释了为何寒武纪同步发布了另一则公告:允许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相关费用并后续置换。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公司在严格遵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正努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避免“钱趴账上睡大觉”。
我怎么看这波操作?
说实话,看到寒武纪拿出10亿补流,我第一反应不是质疑,而是理解。这家公司正处于关键扩张期。一方面,它刚拿下巨额融资,技术路线明确指向大模型芯片与软件生态;另一方面,财报显示其存货激增至37亿元,合同负债却骤降,说明前一轮订单交付后新需求未跟上,现金流面临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把暂时用不上的募资拿来缓解经营压力,是务实之举。尤其考虑到当前半导体行业整体资金净流出严重(五日行业净流出达373亿),寒武纪能逆势获得资本青睐,更应珍惜这份信任。
但我也有担忧:高增长背后是脆弱的订单结构。营收暴增主要依赖单一客户集中交付,而库存周转接近500天,远超健康水平。如果年底无法签下新大单,不仅补流难以为继,甚至可能面临减值风险。
所以我认为,这次10亿补流不是终点,而是信号——寒武纪正在为下一阶段竞争储备弹药。能否打赢这场AI算力卡位战,不在于今天用了多少现金,而在于未来能不能真正建立起可持续的技术壁垒和客户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