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这事儿,最近动静不小。10月31号一天连发两个公告,一个是把募资项目实施主体扩大到了上海、深圳、合肥、西安四个地方的子公司,另一个是拿刚募集来的钱去置换前期自己垫进去的近2720万。这两件事看着是程序性操作,但背后其实有点东西。
先看增资这块,公司一口气拿出11.6个亿的募集资金,给上海寒武纪增资10亿,安徽和西安各8000万。这可不是小数目。上海寒武纪本身注册资本27亿,实缴也快到位了,去年营收过11亿,净利接近1.8亿,算是兄弟单位里最能打的一个。而安徽和西安两家,一个净资产负46万,一个净资产负6500多万,去年净利润分别是亏2757万和2385万,明显还在烧钱阶段。这么看,这次增资更像是全国布局的加速器,尤其是西安和合肥这种研发成本相对低、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地方,显然是冲着长期投入去的。
更关键的是,这两个募投项目——“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和“软件平台”,加起来要花掉近35个亿,占了这次定增募资净额的九成以上。现在提前用自筹资金投了2719万进去,而且全是砸在芯片平台上,软件那边还没动。说明什么?说明研发节奏没等钱到账就跑起来了,技术迭代的压力摆在那儿,机会不等人。这种“先干活后报销”的做法在科创企业里很常见,但也侧面反映出资金需求的紧迫性。
有意思的是,这次定增发行价1195块,总共募了将近39.5亿净额,结果股价现在站上1375,高出发行价一个身位。虽然今天跌了3个多点,但成交额还是过了百亿,换手率2个点,热度一点没降。这说明市场对寒武纪的期待依然在线,尤其是它在大模型算力这个赛道上的卡位。沪股通、融资盘都在里面,机构和游资混战,波动自然大。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市盈率270倍、市净率51倍,估值高得吓人。这种价格买的是未来,不是当下业绩。你去看那几个新实施主体,除了上海之外,其他都是亏损状态,全靠母公司输血。所以接下来能不能把这笔钱变成真正的技术壁垒和产品落地,才是决定股价走牛还是走熊的关键。眼下这步棋,布局意味大于实质进展,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