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史上最贵定增落地!寒武纪以1195.02元/股的价格完成近40亿元募资,创下资本市场新纪录。这场高调融资背后,是机构对国产AI芯片龙头的集体押注,还是泡沫前夜的狂欢?我注意到,广发基金豪掷12亿元领衔认购,外资高盛更给出2104元目标价,但与此同时,公司三季度净利润环比下滑17%,存货激增,市场分歧正在加剧。
定增落地:机构抢筹与战略意图明确
本次定增发行价为1195.02元/股,共发行333.49万股,募集资金总额39.85亿元,净额39.53亿元,成为A股历史上发行价最高的定增项目,远超此前迈为股份645元的纪录。13家机构参与认购,其中广发基金获配12.08亿元居首,UBS AG、汇添富、易方达、新华资产等也纷纷入场,显示出专业资金对寒武纪长期技术路线的认可。
公司明确表示,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和软件生态建设,包括研发支持FP4精度的新一代MLU590芯片,提升算力密度50%,并优化PyTorch框架兼容性,缩小与英伟达CUDA生态的差距。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构建“芯片+软件”一体化护城河的关键一步。
业绩亮眼背后的隐忧
2025年三季报显示,寒武纪前三季度营收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38%;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扭亏,增长321.49%。单季度看,三季度营收17.27亿元,同比翻十余倍,但环比却下降2.4%,净利润更是环比下滑17%,增速明显放缓。
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存货高达37.29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38.62%。尽管管理层解释为保障后续交付,但也反映出下游需求波动带来的库存压力。与此同时,牛散章建平三季度逆势增持32万股,持股比例升至1.53%,释放出部分个人投资者仍看好后市的信号。
竞争格局与估值风险并存
寒武纪正面临华为昇腾的强力竞争。后者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策略,在金融、电力、车规级芯片等领域快速扩张,2025年上半年订单同比激增50%。相比之下,寒武纪聚焦互联网大厂和超算中心,虽与阿里云、腾讯云签订20亿元框架协议,但在生态合作伙伴数量(600余家)上仍落后于昇腾(超2000家)。
当前市值约5400亿元,对应2025年预测净利润的市盈率高达355倍,远超全球半导体行业平均40倍水平。若未来两年营收增速无法维持高位,估值回调风险不容忽视。技术代差、生态短板与高估值,构成悬在头顶的“三把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