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最牛风投之城”合肥又有大动作。
当日,晶合集成发布公告称,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建投”)拟出资30亿元增资公司控股子公司合肥皖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芯集成”),而皖芯集成其他股东均不参与此次增资扩股。
此次增资完成后,合肥建投将成为皖芯集成第二大股东。公告称,此次增资为增强皖芯集成资金实力,提升其在集成电路项目研发、产能扩充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
晶合集成表示,增资完成后,公司提名的董事占皖芯集成董事会席位过半数,公司对皖芯集成仍具有控制权,不会导致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更。
控股股东增资皖芯集成
2024年9月,皖芯集成就曾引入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工融金投(北京)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外部投资者共同增资。其中,晶合集成出资41.50亿元,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外部投资者出资54亿元。
晶合集成表示,增资符合公司及皖芯集成实际经营及未来发展需要,有利于增强皖芯集成资本实力,加快公司进一步拓展车用芯片特色工艺技术产品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符合公司长远发展规划。此外,公司与皖芯集成产能可相互支援,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同时有助于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迅速调整生产计划,提高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彼时,皖芯集成基本未产生营收。据悉,皖芯集成2024年1—7月并未产生营业收入,净利润为-3402.24万元。
此次增资,晶合集成认为符合公司及皖芯集成实际经营及未来发展需要,有利于增强皖芯集成资本实力,有助于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稳定高效发展,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
增资完成后,晶合集成将持有皖芯集成33.75%的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合肥建投将持有22.85%的股份,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建投也为晶合集成控股股东。合肥建投直接持有晶合集成23.35%的股份,并通过合肥芯屏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间接持有晶合集成16.39%的股份,合计控制上市公司39.73%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皖芯集成将扩充产能?
据了解,皖芯集成此前为晶合集成三期项目的建设主体。该项目计划建设12英寸晶圆制造生产线,产能约5万片/月。
公开资料显示,皖芯集成于2022年12月设立,原本为晶合集成全资子公司,后经过多次增资。其重点布局55纳米-28纳米显示驱动芯片、55纳米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90纳米电源管理芯片、110纳米微控制器芯片及28纳米逻辑芯片。产品应用覆盖消费电子、车用电子及工业控制等市场领域。
上述公告中提及,此次增资为提升其在集成电路项目研发、产能扩充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
2024年,皖芯集成营业收入约1.66亿元,净利润约-3.22亿元;2025年1—6月,皖芯集成营业收入约7.82亿元,净利润约-1.76亿元。
可以看出,皖芯集成营业收入增长显著。
事实上,晶合集成本身产能利用率也处于高位。据晶合集成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国内外市场拓展和各项业务发展,公司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持续处于高位水平,收入规模稳定增加。
此外,晶合集成表示,目前55纳米中高阶单芯片及堆栈式CIS(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已批量生产,28纳米逻辑芯片通过功能性验证。新产品的陆续研发完成并通过认证及量产,将会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新的增长点。
而皖芯集成既布局了55纳米CIS芯片,也布局了28纳米逻辑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