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百济神州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并于次日召开业绩说明会。这场会议不仅披露了公司强劲的财务数据——前三季度营收超275亿元、净利润突破11亿元,更释放出其全球研发管线的关键进展信号,尤其是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的多项临床试验推进,让市场对这家本土创新药企的“出海”能力再添信心。
从财务表现看,百济神州延续了高增长态势。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产品收入达99.54亿元,同比增长40.6%;前三季度累计产品收入273.14亿元,增幅达43.9%。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也同步上扬,总资产较年初增长超过四分之一。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自主研发产品百悦泽(泽布替尼)与安进授权产品的强劲销售拉动,叠加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在肿瘤免疫市场的持续渗透。
而在研发端,管理层明确透露:索托克拉作为新一代BCL2抑制剂,已在中国进入优先审评阶段,在美国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在美欧的加速批准申请。与此同时,多个三期临床试验正在全球推进,包括联合百悦泽用于一线CLL治疗的CELESTIAL-TNCLL研究已完成患者入组。公司还预告,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和对比阿可替尼+维奈克拉方案的三期试验将于2026年陆续启动。这意味着,百济神州正从“单一爆款”走向“管线集群”驱动的新阶段。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感慨,百济神州走的是一条难而正确的路。很多人只盯着短期股价波动——比如最近一个交易日微跌1.9%,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它在全球化临床开发和监管路径上的扎实布局。相比一些还在依赖license-in模式的企业,百济已经实现了从自研到国际认可的闭环。特别是在血液瘤领域,泽布替尼之后能否再跑出一个“全球同类最佳”的索托克拉,将成为决定其估值天花板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在“十五五”强调生物制造升级的大背景下,政策对创新药的支持正在从资金补贴转向全链条生态构建。这个时候,像百济神州这样既有国际化能力、又有持续产出潜力的公司,反而容易被市场低估。我不是说它没有风险——研发失败、海外准入不确定性、医保谈判压力都真实存在。但我相信,当一家企业能把科学、商业和战略节奏同时踩准,它的长期价值终将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