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刚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三季报: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100.77亿元,同比增长41.1%,净利润6.89亿元,扣非后净利更是达到7.08亿元。更关键的是,中信证券在点评报告中明确指出,公司业绩超出预期,由此将百济神州A股目标价从300元上调至336元,港股对应目标价也升至226港元,维持“买入”评级。这一动作迅速引发市场关注。
财报数据显示,百济神州前三季度总营收已达275.95亿元,同比增长44.2%,不仅增速强劲,且已超过2024年全年收入水平。盈利能力方面,运营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双双转正,分别实现15.45亿元和11.39亿元,背后驱动力主要来自自研产品百悦泽(泽布替尼)和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的持续放量,以及与安进合作产品的贡献。
其中,百悦泽的表现尤为亮眼——第三季度全球销售额达74.23亿元(约10.4亿美元),同比增长51%,已成为全球BTK抑制剂中销售额最高的药物,超越强生的Imbruvica。美国市场贡献最大,销售额达52.66亿元;欧洲增长迅猛,同比增幅达68.2%;中国市场虽基数较小,但适应症拓展推动销售稳步提升。与此同时,百泽安在中国PD-1市场保持领先份额,三季度销售额13.63亿元,同比增长16.6%。
管线价值逐步兑现,盈利预测持续上修
看到这样的数据,我并不意外。早在今年中期,我就注意到百济神州的研发转化效率正在改善。而这次中信证券的点评让我更加确信:市场对这家公司的认知正从“高投入、长周期”的研发型企业,转向“产品放量+全球化落地”的商业化兑现阶段。
他们基于DCF模型给出4831亿元的合理股权价值,并上调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至21.73亿、50.78亿和78.34亿元,逻辑清晰——不仅是当前产品线的强势表现,还包括BCL2抑制剂即将提交上市申请、BTK-CDAC等新管线临床数据优异,多个早期资产完成概念验证(PoC)。这意味着未来的增长曲线可能更具持续性。
更值得重视的是行业背景的变化。2025年中国创新药企业集体进入“收获期”,恒瑞、药明康德、君实生物等均呈现收入增长或亏损收窄趋势。而百济神州作为出海最成功的代表之一,前三季度License-out金额高达920.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背景下,其国际化能力已被全球市场验证。
说实话,过去几年不少投资者对百济神州的高额研发投入存有疑虑。但现在来看,这些投入正在转化为真实的收入和利润。虽然估值仍不便宜,但在全球医药板块中,一个拥有自主专利、具备国际销售网络、且核心产品已站上榜首的企业,确实值得更高的定价权。我对它的长期前景依然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