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4 00:12:20 股吧网页版
特朗普签署“药品降价”行政令 知名投资人:对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影响没那么悲观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北京时间周一深夜,美国总统特朗普召开白宫新闻发布会,介绍并签署了有关降低美国处方药价格的行政令。据悉,该政令旨在制定“最惠国定价”,让当地患者的药品价格与其他发达国家水平保持一致。

  5月13日开盘,国内创新药板块行情修复拉升,相关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创新药沪深港ETF涨近2%。有投资人认为该事件对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影响没那么“悲观”;也有国内企业告诉记者,上述政令利好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可以降低准入门槛,引入竞争。

  国创新药在美研究数量攀升,已有7款产品获批上市

  目前,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医药市场,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创新药企业,一直将美国市场视作出海的“估值锚”。

  根据2024年7月发表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自然综述:药物发现》)上的一篇文章,从2007年到2023年,共有350种创新药物在美国的691项临床试验中进行了研究,这些药物源自177家中国制药公司。在此期间,在美国试验中的6种中国创新药物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10种适应症。

  在美临床试验中,中国创新药物开发趋势图片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具体而言,这6种中国创新药物分别是百济神州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2019年首次获批)、传奇生物研发的CAR-T细胞疗法西达基奥仑赛(2022年)、冠昊生物的银屑病药物本维莫德(2022年)、君实生物的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2023年)、和黄医药的抗肿瘤药物呋喹替尼(2023年)和亿帆医药的重组融合蛋白药物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2023年)。

  其中,百济神州的国际化进程领先。2024年,百济神州的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也在美国获批上市,公司核心产品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到188.59亿元,其中美国市场销售额为138.90亿元,同比增长107.5%。今年一季度,泽布替尼在美国的销售额达到40.41亿元,占公司收入比重超过50%。

  因此,美国“药品降价”行政令的相关消息直接牵动着国内创新药企业的股价。5月12日早盘,A股及港股创新药板块遭遇重挫,百济神州“A+H+美股”三股齐跌,被寄予“出海”预期的基石药业、亚盛医药、康宁杰瑞等盘中跌幅一度超8%;5月13日开盘,国内创新药板块行情修复拉升,百济神州、复宏汉霖、康宁杰瑞等均实现上涨。

  5月12日至今,记者联系了包括百济神州在内的在美实现商业化的创新药企业,以及有“出海”预期的创新药企业,前者基本未对此事做出回应,后者则表示在密切观察,比如诺诚健华。而加科思董事长回复的三个字——“等等看”,似乎是大多数创新药企高管的态度。

  不过,有企业回应记者称,该政令利好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可以降低准入门槛,引入竞争。5月12日,国内胰岛素企业通化东宝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没有在美销售的产品,短期内不受该政策影响。今年4月,特朗普发布行政令,要求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快审批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并为从其他国家进口低价仿制药提供便利。这将有利于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进入美国市场,进行进口替代。

  投资人:对国创新药企业的影响没那么悲观

  谈到该事件对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影响,专业投资人没有那么悲观。生命科技领域国际知名美元基金Pivotal bioVenture(鼎丰生科资本)中国区管理合伙人柳丹博士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

  柳丹表示,美国高药价是一个众所周知且根深蒂固的事实,其背后的医疗分配体系十分庞大。因此,该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在各方力量的掣肘下,药价的实际降幅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政令是“纸上谈兵”,美国是跨国药企的聚集地。光大证券研报显示,从企业数量看,截至2023年底,11家在美注册的企业进入全球药企市值前20;从营收看,2023年日本武田52%的收入、丹麦诺和诺德59%的收入、英国葛兰素史克52%的收入均来自美国。

  柳丹认为,即便最终的产品降价幅度可能不达预期,这些跨国药企也仍将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但考虑到美国总统任期为4年,大多数跨国药企可能会保持稳态,不会轻易改变策略,短期也许会有所应对调整,如加大对美国本土生产的投资。

  至于该政令对中国创新药公司的影响,柳丹认为应该分类讨论。对于已经在美国实现创新药销售的上市公司而言,美国市场在海外收入结构中占比较高,例如国内某龙头企业2024年核心产品在美国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07.5%,显示出了较强的市场渗透力。与跨国巨头相比,这些企业在应对政策变化时的策略选择相对有限,所以药价更可能被挤压和下调。另外,这些公司的高估值大多建立在美国市场预期之上,股价可能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至于目前还未在美国市场实现产品商业化,但处于研发后期、预期在美国开展产品销售的中国创新药企业,柳丹则认为“利弊参半”——弊端是可能同样会面临在美国销售创新药利润压缩的问题,好处则是中国创新药企业具有极大的研发成本优势,跨国药企出于节省成本、应对销售额降低的考虑,可能会更多地从中国引进资产。

  但柳丹提醒,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该行政命令的具体效果尚不明朗,仍有待继续观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